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精神,破解文旅短剧“内容同质化、流量转化难”等痛点,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夏首都视听产业协会策划举办“文旅短剧高级研修班”。研修班聚焦“内容精品化+流量转化”双目标,邀请政策专家、平台代表、创作先锋及学术学者,通过“政策-创作-运营-变现”全链条实战培训,赋能文旅短剧创作者,打造兼具艺术价值与传播爆款力的作品,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联动效应。诚邀您报名参与此次培训,锁定创作新可能!(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免费:每家1个名额,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报满即止)。
活动资讯
首视协文旅短剧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
干货满满|构建“内容+产业”新生态
2025年8月21日-23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的“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2025文旅短剧高级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研修班是在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并系统推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举办的一项重要行业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长信传媒、华策影视、红果短剧等机构的一线专家与领军从业者担任导师,组建“创作+市场+学术”黄金三角,围绕“政策-创作-运营-变现”全链路实战,旨在系统构建微短剧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赋能文旅短剧创作者产出兼具文化内涵与爆款传播力的精品内容。
在三天的深度研修中,九位权威导师从观政策解读、学术理论构建、平台生态机制与创作实务等多个层面,系统梳理短剧的政策红线、创新蓝海与变现路径,推动行业走向更加规范、成熟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首日举办了“文旅短剧资源对接会”,各地制作机构、创作者、平台方与投资机构围绕开展了坦诚务实的交流。为期三天的研修现场气氛热烈,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高效对接。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张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文旅短剧正步入历史性的发展窗口期,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次研修班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平台,更致力于构建项目孵化、资源互补与跨界协作的行业生态,助力微短剧成为传播文化、赋能经济与凝聚情感的重要视听形态。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创作者与产业端的精准对接,推动微短剧向好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中发挥更大价值。
一、政策与生态:微短剧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微短剧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为其与文旅、非遗、地方文化等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彭锦详细解读了最新政策管理要点,解答了从业者的困惑点,她强调,微短剧发展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具意识形态与文化产品双重属性,不应仅是“电子榨菜”,而应成为传递积极情绪、提供文化营养的“文艺轻骑兵”。政策管理上对微短剧按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变。
在媒体、文旅与数智融合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冷凇提出了短剧的创新路径,他指出,微短剧应紧扣“情绪价值疏导”,借助“文物拟人化”“原生反转式人物”等叙事手法,融入广电总局提出的六大计划赛道——融合文旅、融合普法、融合科普、融合经典、融合品牌、融合非遗,实现“小短剧、大传播”的产业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赵晖从媒介革命与文化治理的宏观视角指出,微短剧正处于系统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她指出,从政策层面看,各省市纷纷推出创作扶持计划,推动短剧从内容产品跃升为产业联动节点,成为赋能千行百业、尤其是文旅产业的重要媒介。
二、创作理念:情绪叙事与个性表达成为共识
在创作层面,导师们普遍强调“情绪价值”的核心地位,主张以情感共鸣而非“直给”文旅展示的模式,实现文化传播与消费带动双向赋能。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长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靖宇结合其打造的《狮城山海》《天涯小娘惹》《最美的青春》等金牌收视作品的一线创作经验指出,无论长剧短剧,成功的作品均需把握内容创作规律,坚持原创与个性表达,并具备打造IP的能力。他指出,短剧凭借“短平快”优势与“情绪、情感、情怀”的三层递进结构,高度契合文旅传播需求。在各项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创作者应突破传统剧集限制,以人格化叙事整合演出与地方资源,借助典型人物和情节展现地方文化内涵。
赵晖教授认为,微短剧应“向下扎根”,贴近人民生活,实现真实叙事与情感共鸣,带动地方文化传播与消费增值。部分优秀微短剧作品在叙事上也融合了纪录片、综艺的叙事特点,以陪伴式成长叙事,提供强烈情绪价值,能带动风俗、非遗、美食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传播与焕活。她指出,微短剧具有垂类属性和用户粘性,能推动媒体变革、版权模式创新和全球化传播,实现“每一寸土地被看见,每一种人生被欣赏”。
对于微短剧有没有未来,编剧宋方金表示,作为“凶猛物种”,微短剧未来一定会成为一门艺术。他表示,微短剧是一种由技术变革与社交传播共同塑造的独立艺术形态,其叙事本质在于通过“人物关系的急速转折”精准把握当下社会情绪,并善用“归因法”与“演绎法”打破同质化叙事。微短剧应构建自身审美体系,逐步形成独有创作逻辑与行业标准;超越单纯情绪价值,向情感价值与情怀价值升维,实现从“短暂冲击”到“持久共鸣”的进化,真正实现从流量产品到文化产品的跨越。
在创作层面,冷凇提倡“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让奋斗的历史有回响、合法的创业有回报、真挚的情感有回应,注重从“情绪撩拨”向“家国情怀”升维,在短时长内实现匠心塑造。针对文旅融合,他强调需构建“从打卡点到情感共鸣”的消费动线,通过真诚服务与情感链接提升旅游消费意愿,他提出六条实践路径:景区奇遇、文博穿越、多情感故事线、创业经营、法治题材及类型创新。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线上分享了微短剧的创作方法论与文旅融合路径:精品微短剧需围绕“情绪密度”与“节奏驱动”构建叙事体系,通过高强度情节冲突和精准情绪爆点增强用户粘性,既保持微短剧固有的节奏强度和情绪爆点,又融入人物成长弧光和情感沉淀空间,满足多元观看需求。题材上,尤其应关注女性及中老年核心受众的情感诉求与现实议题。
三、内容差异化:在地文化与商业类型创新融合
多位导师指出,文旅短剧需深耕地方文化,实现内容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竞争。

制片人、编剧、导演、苏映影业(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元从内容差异化与流量转化角度提出了系统方法论,他指出,文旅短剧的核心在于实现从内容到消费的整体性营销转化,深耕地方文化富矿,将非遗、历史遗存、地域符号与商业类型片进行创造性嫁接,构建具有识别度的内容体系。
以苏映影业出品制作的精品文旅微短剧《搬砖吧,大小姐!》《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等为例,他指出文旅短剧等作品强调系统化宣发与精细化运营,从播出节奏、平台布局到营销物料和热点结合,形成完整闭环。他同时提出,文旅短剧不仅是影视作品,更是具备消费带动能力的文化产品,内容需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使观众通过剧情产生情感共鸣和体验动机,进而转化为实地旅游消费行为。既坚守文化底线,也实现市场回报。
编剧、小说作者、北京千山鹤鸣影业总经理王娟针对性地分享了编剧操作方法论与行业趋势判断,以其文旅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为例,她强调文旅短剧创作需以平台适配为先导,精准匹配不同平台的用户偏好与内容调性,并聚焦非遗地标、民俗文化等核心题材,实现文化价值与叙事吸引力的融合。编剧应坚持“一剧一主线”,具备预算控制意识与制片思维,在政府宣传需求与艺术性之间取得平衡,商业化与精品化协同是关键,要在有限成本内设计“可视感强且可控”的场景,提升项目的可拍性与效益比。
四、运营与产业化:IP思维与多模态转化成为关键
微短剧不仅是内容产品,更应具备IP属性和产业延伸能力。
郭靖宇指出,短剧可有效整合地方资源,展现文化内涵。以《狮城山海》《打狗棍》等为例,他表示短剧不仅可以快速响应市场,还能为IP开发积累粉丝、延伸产业价值,文旅短剧更需要创作者的系统运营力和长尾收益潜力(而不是一开始就寄希望于政府投资),要具备长线IP思维和商业操盘能力才能走得更远。短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是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副会长、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系统阐述了短剧行业快速崛起的脉络,及其系统化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他指出,免费模式极大降低了用户观看门槛,成功使红果短剧迅速拓宽市场规模;为内容合作方提供稳定分账收益,推动行业从付费向广告分账转型。
他指出,红果平台三大合作机制:版权中台广泛引入成品剧、自制中台通过签约核心创作者生产定制剧、“果燃计划”以资金共担扶持创新题材。这一多层次合作体系提升了短剧平台的内容多样性,并为行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提供稳定支持。平台通过算法推荐与广告分账结合,以用户时长和完播率为核心指标衡量内容价值,推动行业向高效、工业化方向持续发展。
贾尧以《去有风的地方》《我的归途有风2》为例,指出文旅短剧需从前置设计阶段深度融合非遗体验、地域符号和消费场景,通过“内容+场景+产品”一体化开发,保持统一美学风格,达成用户从情感共鸣到文化体验消费的自然转化。他指出,文旅短剧未来将进一步强化IP属性,通过电商联动、实景打卡等多元转化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内容沁润人心、文旅带动经济”的双重效益。
彭锦表示,微短剧应超越简单的“宣传片加长版”“景点打卡片”等形式,深耕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与独具特色的生活气息,善用各地扶持政策,把创新放在首位,放宽选题视角,从贴近生活的小切口入手,规避同质化和内容题材的扎堆,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思路打造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文旅IP。未来微短剧将朝着精品化、主流化演进,与普法、科普、品牌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
五、资源嫁接:资源对接会促成产业闭环与落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21日晚举办了“文旅短剧资源对接会”,搭建政、产、学、创、投多方协作平台,各地制作机构、创作者、平台方与投资机构围绕资源勾兑、场景协同、产业链延伸等开展务实交流,推动“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从愿景加速走向实践。

在交流环节,红果短剧负责人聚焦行业实践,详细介绍了“果燃计划”等细则,对现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与学员们热烈交流,并分享了平台的独家见解。
这次研修班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首视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编剧帮、烹小鲜承办,红果短剧支持,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提供场地支持,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创意孵化、制片管理与宣发运营四大模块,系统构建了“政策引导-创作提质-生态构建-价值转化”的微短剧赋能文旅发展模式。在结业仪式上,多位学员表示,首视协这次培训活动,既有高屋建瓴的政策解读,还有落地性极强的实操方法,让大家对文旅短剧的全链路打造有了系统性认知。
活动结束后,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为完成课时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首视协始终以服务行业、赋能从业者为初心,未来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为广大会员单位及行业伙伴搭建优质平台,助力视听生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培训背景
2024年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计划发布后,全国广电行业扎实推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工作。北京市建立了广电、文旅、文物等部门对接机制,采取主动出题的方式,积极促成区县、平台及制作机构结对;江苏局联合省文旅厅制定了实施方案,在“水韵江苏”文旅消费推广季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一市一剧”的创作计划;广东局拨出专项资金,聚焦展现岭南人文风貌主题,设立“跟着微短剧游广东”专项征集评选活动……各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潮起八桂•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走近天水·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特色方案,梳理本地文旅资源,打造展现地方特色的微短剧。
截至目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发布第六批推荐剧目。
导师阵容
-
彭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副所长
彭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副所长
-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 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影视艺术、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视频创意策划研发专家。 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国家广电总局新媒体联盟智库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中广联合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播电视领军人才,央视及多省市电视台、视频网站智库专家,多档大型文化演出、大型文化节目策划人、总撰稿,参与主创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星光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奖项,担任国内多项电视奖项评委。 出版学术专著6部,百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与“三报一刊”,承接多项省部级课题,2023—2024三次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 -
赵晖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副会长和常务副秘书长
赵晖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副会长和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中制协短视频内容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视协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专家组成员 曾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大学客座教授。 组织发布《文旅微短剧创作与传播研究报告》《AIGC微短剧研究报告》《中国微短剧产业白皮书2024》《中国微短剧内容创作与传播研究报告2023》等。 -
郭靖宇
首视协副会长、长信传媒董事长、编剧、导演、监制
郭靖宇首视协副会长、长信传媒董事长、编剧、导演、监制
-
乐力
首视协副会长、抖音集团红果短剧总编辑
乐力首视协副会长、抖音集团红果短剧总编辑
-
贾尧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
贾尧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在中联部、中海油工作,现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双新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促与投资工委会理事,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丽都文化影视联盟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研修学院特约导师,中传媒行业导师,北京市青联委员,朝阳区青联常委,大理州政协委员等。参与创作了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去有风的地方》《国色芳华》《锦绣芳华》《势在必行》《一路朝阳》《前途无量》《以家人之名》《我们的新时代》《春日暖阳》,电影《万里归途》《出走的决心》《燃冬》和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爱之名》《大力村超人》《我的归途有风2》《亲爱的宿敌》等,开创了“影视+文旅”、通过影视内容带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新模式。 -
宋方金
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宋方金
宋方金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宋方金
-
王娟
编剧
王娟编剧
笔名锦沐 编剧 、著名小说作者 北京千山鹤鸣影业总经理,中关村网络作家协会理事,逐浪女生文学网创始人,长江中文网总编辑,澄文中文网创始人。 短剧《祈安澜》、《舟楫千里号歌来》入选韩国釜山电视节首届亚洲微短剧大奖“亚洲微短剧大奖最佳短剧厂牌提名奖”/北京广播电视台与红果短剧“果燃计划”签约后的首次合作/入选2024“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精品项目/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北京文旅题材重点项目。 创作中剧项目《大明悬案录之泥犁篇》、《大明悬案录之隐翅篇》。 -
王子元
导演
王子元导演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国内资深制片人、编剧。现任苏映影业(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苏州文旅IP微短剧《苏小妹:闪光奇旅》制片人,累计全网播放量突破3亿次。担任苏州文旅非遗精品微短剧《搬砖吧,大小姐!》制片人、总编剧,2024年登陆江苏广电影视频道、央视频、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上线播出,实现全网播放破10亿次。2025年,担任国家重点题材文旅精品微短剧《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制片人、总编剧。
课程表
2025年8月21日(周四)
- 8:00—9:00 学员签到
开班
- 9:30—10:00 领导致辞 / 开班仪式
上午场
- 10:00—12:00 《创作,带来一切可能》 主讲嘉宾:郭靖宇
下午场
- 14:00—15:30 《文旅融合视野下微短剧创作与传播》 主讲嘉宾:赵 晖
下午场
- 16:00—17:30 《破局精品文旅短剧痛点:内容差异化与流量转化的破圈密码》 主讲嘉宾:王子元
资源对接
- 19:00—21:00 资源对接会(参会学员需准备一分钟介绍卡片)
2025年8月22日(周五)
- 9:30—12:00 《破壁与共生:编剧如何定义与创作文旅剧》 主讲嘉宾:王 娟
下午场
- 13:30—15:00 《微短剧的奥秘》 主讲嘉宾:宋方金
下午场(线上)
- 15:30—17:30 《精品微短剧内容创作及影视带动文旅经济发展经验分享》 主讲嘉宾:贾 尧
2025年8月23日(周六)
- 9:00—10:30 《媒体融合、文旅融合、数智融合影响下的微短剧创新发展趋势》 主讲嘉宾:冷 凇
上午场
- 10:30—12:00 《变与不变:微短剧管理政策与趋势》 主讲嘉宾:彭 锦
下午场
- 14:00—16:30 《短剧的发展与运营宣发》 主讲嘉宾:乐 力
结业仪式
- 17:00—18:00 结业仪式 / 全体合影
课程体系
模块一:政策解读与市场趋势
政策合规:
解读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创作规范(如八大方向:乡村振兴、非遗文化等)。分析备案申报流程及法律风险规避(如版权、内容审核)。
解读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创作规范(如八大方向:乡村振兴、非遗文化等)。分析备案申报流程及法律风险规避(如版权、内容审核)。
市场洞察:
用户画像分析:中老年占比近50%,需结合情绪价值设计剧情;
案例拆解:
模块二:内容选题与剧本创作
选题策略:
· 挖掘地域文化IP:非遗、历史遗迹、民俗故事;
· 情感共鸣设计:结合“逃离都市”“治愈乡愁”等社会议题。
剧本工坊:
· 故事结构:3分钟强冲突+反转节奏训练;
· 文化植入技巧:避免生硬推广,以《我的阿勒泰》为例,将自然景观融入人物成长主线。
模块三:制作技术与视觉表达
拍摄技法:
· 竖屏vs横屏:竖屏强化人物情感(近景/特写),横屏展现景观宏大;
· 场景美学:用光影色彩构建“地方感”。
技术赋能:
AI工具应用(文生视频生成分镜、高效翻译助力出海)。
AI工具应用(文生视频生成分镜、高效翻译助力出海)。
模块四:宣发与运营策略
流量引爆:
· 平台合作:快手、抖音亿级流量扶持计划解读;
· 互动营销:设计“打卡同款路线”挑战赛,联动KOL发酵话题。
跨屏联动:
· 线上:微短剧+旅游小程序导流;
· 线下:景区实景还原剧中场景,开发周边文创。
模块五:商业变现与产业链整合
变现模式:
· 广告植入:定制化品牌露出(如汉服、特产);
· IP衍生:文旅短剧IP授权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
资源对接:
· 政府扶持资金申请;
· 平台分账规则解析。
时间地点
时间安排
2025年8月21日-23日
培训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星地中心B座七层
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
培训形式
线下集中授课
(含案例研讨、资源对接)
培训目标
产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的精品剧本
掌握从政策合规到发行推广的全流程实操能力
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联动效果
-
签到及上课须知
签到时间:2025年8月21日 8:00—9:00
培训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星地中心B座七层 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
出勤要求:课程期间请勿迟到。如无法出席,请务必提前告知各自的报名联系人。
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讲师知识产权,上课期间严禁私自录音、录像。
联系我们
协会官方微信
13331165603
13331165603
联系人
张星玮
18618375201(微信同号)
张星玮
18618375201(微信同号)
010-84186609(座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