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登录春推会

交易会公告

Activity information

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圆满闭幕

来源: CBBPA 发布时间:2022-11-09
字体: | |
国之盛世,秋之盛景,今之盛典。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首钢集团、优酷协办的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于11月1日—5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隆重举行,大会圆满闭幕。

在“飞天奖”、“星光奖”的融合加持之下,走过十五个春秋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实现创新升级,正式更名为“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本届盛典以“光启盛世、筑梦飞天”为主题,秉持“强化精品、引领方向、精准服务、务实高效”的发展理念,以扎实精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了新气象、实现了新作为;深入电视剧选题创作、内容传播、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以实际行动引领精品创作生产,推动行业繁荣发展,探求面向未来的新价值赋能。




 
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举办的广播电视业首场重要盛会。在形式上,电视剧盛典与“飞天奖”和“星光奖”完美融合;在内容上,电视剧盛典活动的展览、论坛和大师班等环节充分融入了“飞天奖”、“星光奖”元素,达到与“双奖”的深度融合;在版块上,五大论坛齐头并进,电视剧发展论坛、国际传播论坛、创作论坛等高峰论坛,分账剧论坛、短剧论坛等平行论坛,大师班、短剧创投会、电视剧市场洽谈、版权交易、影视文创展,北京之夜及重磅发布的 “十四五”北京规划重点电视剧项目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盛典以文艺演出、主题演讲、报告发布、高峰论坛、电子展览、影视文创展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优秀电视剧的盛世风貌,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电视文化盛宴。




 






本届盛典注册参展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机构及相关产业链机构200余家,注册买家100余家,参展项目约600余部,其中电视剧400部,网络剧60余部,微短剧30余部、其他85部(涉及电影、网络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综艺节目等)。150余间展商商务洽谈间设置在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酒店,方便业界交流洽谈合作。大型电视剧市场展览设置在北京首钢园秀池水下展厅,现场展出近200幅剧目海报,及相关产业链机构业务信息,100余部剧目片花循环播放,整个水下展厅以丰富的灯箱海报、电子展览、视频等多元展示形式助力展商宣传展览。本届电视剧盛典除参展项目展览展示外,还在展厅中心位置设置新时代十年部分“飞天奖”获奖作品展、京产剧十年成就展、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十四五”规划重点电视剧项目展,从电视剧佳作中深情回望新时代中国的非凡十年。


相较以往,本届盛典设置了六大影视文创展,分别是优酷潮玩展、正午阳光文创展、长信传媒衍生品展、欢娱服装道具展、百鸣虚拟人/数字藏品展及卡酷作品和衍生品展。六大文创展让影视作品走出电视屏幕,为参会代表带来全新的潮玩体验,也拓展了影视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空间。
 
11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宁,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石景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克等领导巡视主题展及参展项目展示区,并了解此次文创展的基本情况。


 

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的重要环节“北京之夜”以晚会形式深度展现了优秀电视剧发展历程,讲述了新中国的砥砺奋进之路、描绘人民的烟火故事、展望未来的发展新途。“北京之夜”以“金色树林”+电视剧盛典主视觉屏幕的舞台设计,寓意从现实走进屏幕,再从屏幕走入千家万户,流淌进每位观众的心里;在视觉呈现上采用金色树叶呈现金秋意象,以逐级而上的阶梯寓意着中国电视剧事业蒸蒸日上。活动现场重磅发布了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LOGO;此外,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新剧推介、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板块全方位展现电视行业风貌,回望新时代中国电视剧走过的十年,展望中国电视剧的未来之路。


 
本次盛典论坛板块肩负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为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电视剧发展论坛聚焦2022年中国电视剧最新发展成果,围绕“新时代与中国电视剧发展新气象”主题,总结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凝聚行业共识,助推电视剧发展再上新台阶。电视剧国际传播论坛围绕互联网带来的国际传播格局变化,分享电视剧国际传播新格局、新做法、新趋势。电视剧创作论坛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创新与提升”为主题,共同探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和难点突破,探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之道,为中国电视剧的精品化创作提供经验与参照。分账剧论坛以“网标元年网络分账剧的机遇与挑战”为核心,探讨了分账剧如何重新定位,分账剧还存在哪些题材与类型新的可能性等问题。短剧论坛聚焦“短剧的规范化、创新化、商业化思考”,探讨“网标”启用后,伴随着网生内容的审查与监管更为规范,短剧将如何规范化发展。
 
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举办的“大师班”行业培训活动,邀请了飞天奖评委、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两位资深大师现场授课,助力提升题材开掘能力,提升内容创作技能,提高政策理解能力,从而在源头上提高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创作生产出更多精品佳作。
 
此外,电视剧盛典还充分发挥活动的市场功能,聚焦电视剧版权交易,增加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当前,短剧赛道日渐完善,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携手烹小鲜举办了“短剧鲜见创投FRESH!BANG!”活动,助力好故事进入短剧赛道。
 
“北京之夜” 匠心独具
 
11月2日,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北京之夜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宁,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石景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克等领导出席了电视剧盛典“北京之夜”,共话中国电视剧发展新气象,共谋行业未来。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杰群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为电视剧盛典“北京之夜”致辞。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力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推出一大批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取得“四个第一”的成绩:电视剧制作机构数量第一;出品数量第一;在各大卫视各视频平台播出总量第一;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中获奖总量第一的佳绩,特别是以《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理想之城》为代表的“飞天奖”获奖作品闪耀荧屏,引领了京产剧发展新阶段,撑起了精品文艺创作一片天空。
 
王杰群局长表示,首届“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 以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电视剧行业交流盛会为目标,进行了全方位创新。时机上,首都电视剧行业率先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高潮,为推动首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形式上,电视剧盛典与“飞天奖”、“星光奖”强强联手,做到了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内容上,电视剧盛典充分融入“飞天奖”、“星光奖”元素,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彩内容,力求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收获。最后,王杰群局长深情寄语影视工作者,希望首都电视剧创作能坚持人民至上,心怀“国之大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攀文艺高峰。

北京之夜上,全新的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LOGO重磅发布,以动画演绎的方式,艺术化呈现其衍生成型过程,多维度向世人展示电视剧盛典的多角度、全方位、创新高、求精求美的精神。电视剧盛典LOGO整体由大小不一的色块组成,相互交融、协调统一,象征着电视剧产业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多屏协动、异彩纷呈的蓬勃生机。这些色块整体构画出了一只矫健飞翔的“北京雨燕”形象,喻示着北京电视剧行业的繁荣向上和高质量发展,也喻示着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必将成为电视剧工作者和所有关心喜爱电视剧发展的朋友们交流互动、共同进步的平台,而这只美丽的北京“雨燕”,也将带着中国电视剧的精彩与灵动,飞进千家万户。
 
                                                                                             导演 张永新

                                                                                              编剧 马继红
                                                                                                 编剧 王小枪
                                                                                                演员 吴刚

“北京之夜”上,张永新、马继红、王小枪、吴刚等业界代表发表了激情昂扬的主题演讲,全场分为“点燃!信仰的荣光”、“描绘!人民的故事”、“出发!梦想的征途”三大篇章, 导演张永新表示,“只有真正贴近人民,看他们之所看,想他们之所想,作品才能真正有力量”;编剧马继红表示,只有“心中有人民”,才能“笔下有乾坤”;编剧王小枪表示,“深入生活是创作的存钱罐,时间越久积攒的东西越丰富,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力量的中国故事”;著名演员吴刚表示,“初心是不去追求流量而去积攒能量,不去在乎人气而是要守住正气,不去争夺番位而是彰显品位,不要所谓的主演光环,而要把精耕演技成为影视行业的常态”。



活动还回顾了“非凡十年·北京优秀电视剧代表作品”,推介了2021年至2022年“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奖励的优秀代表作品”,并为“北京市十四五电视剧重点规划项目”代表颁发了证书。






 
“北京之夜”新剧推介环节精彩纷呈,多部正在创作的精品剧作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新时代精神气象。重大题材剧《伟大的长征》、古装历史剧《天工之城》、都市情感剧《温暖的甜蜜的》、悬疑谍战剧《青年特工》、北京题材剧《一路朝阳》、军旅题材剧《王牌》等项目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作,多位主创莅临现场,代表各剧目进行宣传推介,畅谈创作思路,解读角色内外。

论坛沙龙 精彩纷呈
 
电视剧发展论坛



11月2日下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电视剧发展论坛”以“新时代与中国电视剧发展新气象”为主题,回顾总结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交流研讨新时代电视剧和网络剧蓬勃发展的最新态势。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主持。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杰群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出席论坛。在致辞中,王杰群局长首先介绍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引导经验,指出未来北京电视剧行业将心系复兴伟业,深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将进一步根植现实生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将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速凝聚人才优势、行业优势,激发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内在活力、原创动力和市场潜力,打造引领主流价值和高品质文艺供给的创新高地。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书面主旨演讲中谈到,近年来广电总局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重要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和思路谋划推进主题电视剧创作传播,推出了《在一起》《石头开花》《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精神的力量》《大浪淘沙》《绝密使命》《大决战》《功勋》《超越》《大考》《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等一大批主题电视剧精品,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电视剧行业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心怀“国之大者”,以民族复兴的宏阔视野谋划推动主题电视剧创作传播,着力推进现实题材电视剧规划和创作,持续打造党史题材电视剧精品,用富有鲜明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电视剧展示中华文化的气韵和神采;紧跟科技创新和时代速度,造就中国电视剧的新形态、新气象。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徐滔围绕北京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做了书面发言,她表示,“高质量、正能量”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在选购、播出及自制电视剧所追求的一贯理念。“高质量”主要体现在:能够真实展现人民生活、充满烟火气的粗粝写实的质感;能够从人物、情节细微处渗透出撼动人心的真实饱满的情感;能够充满昂扬生命力、向往美好生活、激发审美愉悦的温暖明亮的美感。“正能量”体现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始终要发挥好主流媒体平台为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发声,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呼号的宣传、展播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发布了《2022中国电视/网络剧趋势报告》。报告从电视剧和网络剧的行业导向、备案情况、创作与生产、发行与市场、经营战略、国际传播和发展趋势七个领域系统梳理了近一年来电视/网络剧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认为其呈现出七个方面的走向:在创作导向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题材、样式和审美产生更加全面的影响;在题材重心方面,与时代同行,呼应大主题、唱响主旋律成为创作自觉;在行业格局方面,减量提质、降本增效成为常态,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成为必然要求;在创作方法方面,温暖+现实主义成为主色调,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决定艺术成败;在历史态度方面,尊重主流历史观和历史认知,具有明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识;在行业环境方面,舆情、市场更加敏感和不确定,行业具有更强的社会整体关联性;在发展方向方面,中国式故事、精神、话语、类型更加自觉。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

随着互联网视听平台的高速发展,网络剧在内容创作上愈发专业成熟,传播渠道上更加丰富多元,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良、品质优秀的作品,收获了较好的播放成绩和观众口碑。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从网剧的数量增长、现实题材网剧质量提升、原创性增强、创作精品化加速、网台同播成为新的播出模式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网剧发展的新趋势。他指出,基于网剧因袭的互联网文化、技术和用户等特点,未来应在保持自身特定属性和优势的同时,与电视剧进一步融合互鉴,共同促进。
 
此外,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经理张恒,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分别从网络剧与电视剧的分合之势、文学与影视的结盟、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中“思想的审美化”,以及主要平台在精品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创作中的经验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交流经验。


                                                                  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 张恒

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恒在演讲中介绍说,近年来,爱奇艺的精品现实题材创作主要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紧密团结艺术家,扎根现实,精益求精;二是放弃盲目迎合市场,放弃追求悬浮IP,注重打磨原创精品;三是抓好生产系统协同性,优化效能,从项目规划,项目研发,项目评估,到制片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学标准化体系;四是创新编排方式,短剧剧场化,长剧系列化,建立品牌意识,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 张丽娜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也分享了优酷在“为好内容全力以赴”方面的努力,对时代进步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英雄主义的礼赞应该提炼为剧作的精神内核,让好内容有力量、有创新、有共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戴清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审美意蕴不断提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在谈到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思想的审美化方面指出,难能可贵的是,《山海情》《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等重大主题电视剧作品围绕生活发现、行业发现、历史发现、思想发现,在主题提取、叙事掌控、人物塑造、细节把握、画面呈现等方面都有新的艺术转化,不仅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有力地彰显了主题性作品的崇高之美、信仰之美。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邓凯
 
严肃文学作品改编成为精品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支撑。2021-2022年,荧屏涌现出数量可观的“平民生活史诗”,改编自严肃文学、现实题材小说的电视剧佳作频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从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角度就“文学的影视转化”这一话题进行阐释。他认为,文学的丰硕成果为影视改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养分,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离奇的故事,生动的人物,还提供了讲故事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的结构,营造出别有意味的情趣。根据小说改编的《人世间》热播是文学和影视联动发展,相互成全的生动范例,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和影视的亲密关系。
 
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电视剧事业的未来令人瞩目、让人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电视剧行业将奉献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时代佳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电视文艺的新境界。
 
电视剧国际传播论坛
 

11月3日上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电视剧国际传播论坛”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新气象” 为主题,围绕互联网带来的国际传播格局新变化,交流研讨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新形势新要求。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等有关负责人出席论坛。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朱新梅主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 周继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周继红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质量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传播态势,成为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国际传播最主要类型。就如何发挥电视剧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她分享了几点思考:一是讲好故事,树立精品意识,国际视野是“好故事”的关键;二是选好伙伴,抓住电视剧国际传播关键环节,多层次深化国际合作;三是用好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电视剧走向国际市场;四是做好准备,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顺应新发展趋势,贯彻新发展理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明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发布了《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报告(2022)》,报告首次对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进行了专题研究。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质量不断提升,国际发行网络、国际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电视剧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新的国际传播格局基本形成。报告显示,亚洲是中国电视剧主市场,并不断从东南亚、日本、韩国向中亚地区拓展,非洲、阿拉伯地区是中国电视剧新兴市场,欧美市场已经起步。重大主题电视剧国际传播实现重大突破,当代都市题材剧受到国际市场广泛欢迎,青春偶像剧成为国际传播主打类型和新主力,古装剧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电视中国剧场、中国视听新媒体出海平台、国际互联网平台、海外本土新媒体平台构成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矩阵,推动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主流人群。
 
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杨向华、腾讯视频WeTV及iFlix负责人李凯晨、世纪优优版权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张春兰、新丽传媒副总裁王乔、环球影业中国区对外事务副总裁黄志湘分别从制作、发行和平台等不同角度交流经验和做法。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李舫
                                                                                   腾讯视频WeTV及iFlix负责人 李凯晨
 
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精品力作。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认为,要不断提高电视剧创作的精神高度和美学高度,要不断丰富电视剧创作的题材和类型。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杨向华表示,爱奇艺国际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坚持以内容搭建平台,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以市场化的形式塑造中国内容品牌,坚持长期主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优质剧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腾讯海外业务负责人李凯晨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以更多元化的故事、更锐利角度,实现内容的破圈,激发海外用户的共鸣。
 
                                                                           世纪优优版权合作事务部总经理 张春兰

                                                                                              新丽传媒副总裁 王乔

                                                                          环球影业中国区对外事务副总裁 黄志湘

打造优秀IP,加强国际合拍。不论是爱奇艺国际版还是腾讯视频国际版,还是在YouTube平台运营中国剧集的世纪优优,都将国际合拍作为提升平台影响力、吸引本土化用户的重要方式。中国优秀电视剧也实现IP化输出。新丽传媒的多部剧集被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翻拍。世纪优优版权事务部总经理张春兰认为,国际出海已经转向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中国影视企业应通过深度参与合作,打造超级IP的关键,提升国产影视内容的影响力。新丽传媒副总裁王乔在分享中国现实题材剧集的国际传播时表示,与国内外平台合作是实现剧集国际传播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把握不同地区的需求,一国一策,精准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跨区域的主流媒体合作,实现全球化布局。同时,要善于利用中国自主平台其技术优势、覆盖优势,实现国内外同步播出。环球影业中国区对外事务副总裁黄志湘认为,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要进一步用好国际传播平台,与成熟的国际传媒机构在内容制作、打造和培育新平台上加深和扩展合作。
 
加强双向开放,以进带出拓展国际市场。腾讯海外业务负责人李凯晨认为,基于双向文化交流,应建立电视剧双向合作机制,鼓励允许中国文化传播地区的内容在国内播出,并给予绿色审核通道。环球影业中国区对外事务副总裁黄志湘认为,要发挥中国大市场作用,用引进来促进走出去,丰富国内内容产品供给,激励和提升中国内容生产制作,实现内容与国际接轨,更重要在于打造互信共赢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 杨向华

                                                                                         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 郭子琪
 
坚持长期主义,耕耘国际市场。国际传播是一项需要大规模资金和人力投入的事业,尤其是平台出海,更需要坚持长期主义。杨向华表示,爱奇艺国际版将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耐心打造优质的中国内容。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认为,要高度重视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鼓励更多的机构走出去,而且能长久地走出去。
 
大家一致认为,影视剧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对中国影视剧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内容和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机制,鼓励更多机构走出去,推动文化双向交流。
 
电视剧创作论坛
 


11月3日下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行业新媒体编剧帮承办的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电视剧创作论坛”邀请了现实题材创作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播出平台代表及相关专家,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创新与提升”为主题,探讨现实题材在当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路径、新方法、新进阶,为中国电视剧精品化创作提供参照。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始人、剧评人李星文主持。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苏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围绕加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五个方面举措(强化剧本创作机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引导把关机制、助推人才机制、完善激励扶持机制)进行了剖析。张苏表示,新的历史征程,赋予电视剧创作新的历史使命,电视剧创作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求,进一步拓展现实题材创作道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气神,努力开创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新境界。

                                                                                                        导演 刘江
 
刘江导演发表了《创新是创作进步的根本》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紧跟时代脉搏的创新才是不断进步的根本,只有创新才能使文艺作品保持活力,创新历来就是创作提升的关键,只有在新鲜的领域才能让创作者保持兴趣和创作的活力。当然,创新必须是在尊重创作规律下的创新,创新之前是学习,只有底子厚了才有可能创新,否则还没学会走路就跑,就会摔跟头。对于过往作品的成功,刘江自己总结为“源自于我尊重创作规律的创新之心,以及面对市场利益诱惑的不妥协,还有就是对艺术创作心无旁骛的探索与热爱!”,正是如此,才能让作品抵达价值观的正确表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彭文祥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彭文祥的演讲题目为《“年轻态”创作生产:在诸多矛盾中突显创新的张力》,他从学术的角度阐释了何为年轻态。彭文祥表示,从事实性意义上谈,是以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爱好为基点;从比喻性意义上讲,则是以当今时代的审美现代性为基点,而对于年轻态的观众,彭文祥希望创作者贴近生活,有真体验、真情感、真感悟、真性情,既有生活理想,还有悲天悯人,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去打动他们,而不是去创作那些主题先行、淡化时代、过于悬浮的“伪年轻态”作品。

                                                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杨宋镇党委书记 于德利
                                                                                     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徐晓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联常务副主席 李英

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宋镇党委书记于德利从怀柔自身的区位特色出发,谈了怀柔区如何为电视剧创作搭建平台,提供便利,进行政策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加强创业扶持;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晓辉立足西城区实际,结合近两年西城区在电视剧创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了他对京产剧的看法和期望。徐晓辉表示西城区未来会继续在剧本创作、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深化精品创作的北京模式,力争推出一批优质作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李英认为北京经开区可以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丰富素材,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感、国际范儿园区街景,为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提供充足的空间。从当地优势进行突破,让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在电视剧创作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著名编剧马继红、著名编剧王小枪、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赵毅及 爱奇艺副总裁、绿眼睛工作室负责人梁仁红等业界代表共话创作。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主持。对于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理解,马继红表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区别不大,都是讲述当下的故事,但前者突出一个“大”字,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火热激情的时代里,大的时代变迁是需要重点来记录的,衡量一部电视剧,不是看写的是什么题材,关键是写的人物能不能深入人心,和观众达成一种共识和共情。王小枪表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要紧贴时代,不能脱离这个根本。在《功勋》里王小枪写于敏,必须要做到理解时代和人物情感,因为“原型人物不能捏造强情节、强冲突。王小枪感慨道,“我不断看他的生平,当时有要求写他的高光时刻,就是写他研究氢弹,我就发现这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研究,不停地失败,我感同身受,这个像写剧本,后来理论获得突破以后,到了第二阶段,先做一个产品,我突然找到他当时那种心情,我就理解了于敏先生当时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情感共鸣,王小枪把自己代入了那个时代,成功完成了创作。傅斌星站在民营公司的角度这样理解重大现实题材,“对于一家民营公司来讲,它的重大体现在这类现实作品的社会效应重大,社会意义重大。社会效应高于经济效应,高于娱乐效应。具体的社会效应,更多来自于对整个生活历史的认识,要做到以终为始。”梁仁红表示,重大现实题材和一般现实题材的主要区别在于能不能反映时代主题和国民精神。“一般现实题材,小情小爱,家常里短,在百花齐放的部分里,个人化、片段化都可以是,也是需要的。但是重大现实题材,它要能反映一个时代,要么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要么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节点、历史主题。”

                                                                                              编剧 马继红
 
论坛现场,马继红用自己创作《运河边的人们》的过程来分析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难点,“因为它就在当下,和观众贴得太近。所有的观众都可以是评判者,经历的事情,细节不对,背景不对,物件不对,说的话不对……人家都可以挑出来,方方面面都是近景,所以做现实题材很大程度上要有自己的定力”。《运河边的人们》也让马继红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感觉到一个作家只有拥抱生活,激起内心创作的情感,才能真正在笔下流露出真实的剧本情感。

                                                                                                     编剧 王小枪

                                                                                         华策影视集团总裁 傅斌星
                                                                        爱奇艺副总裁、绿眼睛工作室负责人 梁仁红

                                                                          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 赵毅
 

王小枪在创作电视剧《对手》和《县委大院》时有不同的感受,由于前者题材涉及国家安全的属性,可采访的对象不多,但是剧中的细节有要求真实,现实题材的作品不真实,观众就不爱看了,所以就呈现出一种 “虚构的真实”。后者恰恰相反,材料很多但缺乏主线,所以需要提炼编织,用真实的细节再虚构出一些情节。是“真实的虚构”。傅斌星参与多部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之后,深感这样的作品不是单单一家民营公司可以承担下来的,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共创,以及主管部门的指导创作,“比如《外交风云》,我们得了解外交史,跟外交部有深度的合作;像《我们这十年》,也是跟很多部门有深度的合作”。赵毅则有三方面感触,“一是导向性,这个导向性无论是政策导向性,还是对于最终输出或者表现的产品,导向性非常明确。二是关怀性,对故事中的人物生活的形态要有一种情感,要有一种温暖正能量或者真善美,这种创作的情感和关怀性要放在创作过程中,甚至放在制作过程,包括选择演员过程。三是倡导性,也可以说是立意,这个项目在前期的时候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导向得非常明确和正确,充分体现民族精神”。

分账剧论坛
 


11月4日上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和《综艺报》社共同承办的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分账剧论坛以“网标元年分账剧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共话网络分账剧的市场方向和精品化路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出席论坛并致辞,《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以《文化自强与网剧精品化创作》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两比特科技、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李雪琳发布《分账剧网播趋势洞察报告》。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易柯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两比特科技、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李雪琳,酷鲸影视CEO王风及深蓝影业CEO张维等就“网络分账剧的精品创作与降本增效”主题共议分账剧的机遇与挑战,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司若主持论坛。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教授 司若

今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对网络剧片发放行政许可。罗建辉副会长表示,在网络视听成为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当下,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推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视听内容产业发展来看,政策的高标准、严把关将加速网络视听内容精品化,以品质的迭代升级倒逼传统视听内容推陈出新。从影视业发展趋势来看,经历强弱项、补短板的过程后,我国影视市场竞争将更具活力、更加有序,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可以说“网标”时代的来临进一步推动了内容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 罗建辉
 
罗建辉指出,从2016年网络分账剧模式首次被提出,至今的七年里,分账这一源自电影行业的概念伴随着网络剧的发展被市场和消费者熟知,而推出的创作也呈现出精品化的趋势。网标时期的来临更推进内容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其中分账剧融合历史机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融入创作,“在当前行业提质减量、降本增效的呼声中讨论分账剧的发展和未来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分账剧主要指由影视公司投资、拍摄、制作,根据视频平台会员观看时长、拉新等方式计算片方收益的剧集发行模式。七年间,《花间提壶方大厨》《等到烟暖雨收》《绝世千金》《少主且慢行》《扑通扑通喜欢你》《如此可爱的我们》《一闪一闪亮星星》《终于轮到我恋爱了》《我叫赵甲第》《拆·案》系列等众多分账收益良好的作品陆续涌现,印证了分账剧的发展潜力。

                                                                        《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 高小立
 
《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北京文联签约评论家高小立以《文化自强与网剧精品化创作》为题作主旨演讲,她就网剧现存问题做详细剖析,指出,“无论是分账剧,还是版权剧、自制剧,质量都是第一位的。” 网络剧必然要走精品化道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网络剧精品化的总体要求。对此,她给出四点建议:第一,继续深化网络剧创作与文学的链接。“谁把握了中国文学这一富矿资源,并很好地加以转化,就可能在未来占得先机”。第二,注重镜头语言具象与意象的融合。“国产剧创作往往执着于讲故事,这种具象的艺术呈现更像是传统工笔画,缺乏写意山水画般意境的营造”。第三,深入挖掘人物的情感世界。“《人世间》为何能打动观众?就在于主创准确把握了对人物的表达”。第四,双向赋能取代代入感。“观众在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作品也在思考观众正在思考的,这就是一种双向赋能”。
 
                                                          两比特科技、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 李雪琳

两比特数据、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李雪琳发布《分账剧网播趋势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剧集网络大盘今年的关键词就是提质减量,截至10月15日,2022年上线剧集292部,相比去年减量14%,但有效播放量只下跌4%。其中,分账剧53部,相比去年减量10%,但非常可喜的是有效播放量却上涨10%。今年分账剧的占有率已达10%,相比去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虽然分账剧上线部数下跌,但是从播放量角度来看,却是整个剧集品类里难得的增量。平均来看,分账剧集的提质走得更快。”
 
报告显示,分账剧的播放向头部网络剧发起冲击,今年播放量前50名的独播网络剧中分账剧占9部,较2021年增长了6部,其中,爱奇艺上线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以2022年上新独播网络剧中有效播放量第14名的成绩刷新历史纪录。李雪琳指出,随着以分账模式交易的剧集品类的扩展,分账剧正在走向覆盖越来越宽的受众品类,相信分账剧和非分账剧的用户画像差距会逐渐缩小。
 
分账剧论坛沙龙环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两比特科技、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李雪琳,酷鲸影视CEO王风及深蓝影业CEO张维参与圆桌互动讨论,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易柯明线上参会。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易柯明介绍了芒果TV近来在分账剧方面的布局,表示总体还处在探索期,都市类、甜宠类、生活类的芒果TV分账剧比较受欢迎。芒果TV推出的大芒计划口号是“敢想敢创”,是为了让合作者们能够有一种更广阔的创意,能够用更好的艺术方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分账剧整体投入不大,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让观众更多的买单,就需要高性价比的发行模式,要建立产业链下的共同体,让这个行业更加趋于成熟,提高效率和效能,鼓励更多的发行团队实现更高的专业化,用成熟的案例铺路,助力分账剧市场向好发展。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杨海涛
 
爱奇艺是行业内第一个提出分账剧概念,同时也在这个赛道上走的更远的平台,对此,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重点谈论了爱奇艺着力打造分账剧赛道的一些思考。他表示,分账剧商用模式在爱奇艺的内容里是一个很成熟的商业模式。今年年初开始各平台都提出了降本增效,这其实对于分账内容是一个利好。下一步爱奇艺的策略就是稳健增长,把甜宠这个赛道大幅让分账剧去做,提供IP共创、剧本开发、青创计划等一系列保障。同时,爱奇艺在赛道上也致力于题材多元化,及垂直类型的连续化、系列化开发。他表示,“分账剧目前还是蓝海市场,这个市场还远未达到集中规模竞争的市场状态,期待有更多的作品出现。”爱奇艺对分账剧会越来越重视,投入会越来越大。
 
云合数据创始人兼CEO李雪琳通过数据解读了网剧的分账模式和数据对于创作的支持参考价值。他表示,以分账模式交易的作品是以用户来决定价值的,这种形态非常符合互联网线上内容的分发或线上交易的逻辑,公平透明、利益一致、交易双方一致。大数据在创意阶段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体现在上线阶段,当数据变成几亿用户的观看,发行、营销阶段数据的价值就会突显。

                                                                                          酷鲸影视CEO 王风
 
酷鲸影视CEO王风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成功经验,分享了分账剧创作的心得。他表示,分账剧创作先确定价值观的输出,按照价值观的输出去锁定用户,根据这些用户再做一些调研,添加一些元素,比如爱奇艺+悬疑+奇幻,或者古装+甜宠+喜剧。作为制作方,王风对分账剧市场信心十足,“我相信一年之后,分账剧板块肯定会壮大很多。”

                                                                                      深蓝影业CEO 张维
 
深蓝影业CEO张维表示,疫情前后影视市场进入到空前大的调整期,基于大环境的调整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深蓝影业开始关注分账剧。她表示,“事实上分账剧是非常好的一种逻辑,内容就是变现的渠道,就是观众喜爱。”从版权剧转入分账剧,其实是一个回归,变化是要控制性价比、投入产出比,所以成本控制更难,在制片层面的压力更大:“更低的钱、更优质的要求、更好的呈现,项目中更尖的锐度都要呈现出来”不过张维表示,“从体量上来看,目前分账剧和定制剧、版权剧有很大差异,但分账剧的自我成长性和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它的底层逻辑是健康的。”
 
李雪琳和张维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认为,“TO C是非常健康的逻辑,它形成的闭环会天然地驱使内容创作者尽全力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甲方的需求。我们相信这个逻辑下诞生的作品一定是很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一定能给内容创作者包括平台带来价值。”

短剧论坛


 
11月4日下午,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主办,首制协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北京烹小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以“短剧的N次方——规范化、创新化、商业化思考”为主题的短剧论坛探索短剧的规范化、创新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始人、剧评人李星文担任主持人,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驻会副会长、首制协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主任张平致开幕词。优酷短剧负责人刘华博,抖音剧集创新负责人钱立立,大唐之星创始人张莉,粒粒橙娱乐营销及内容自制负责人李锦,无糖文化创始人杜浩等共同参与圆桌论坛。
 
                                                                  首制协副会长、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主任 张平

张平副会长表示,“网新委”成立半年多来,对于服务短剧从业者做了许多工作,目前《短剧从业者请回答》第三季已经启动,工坊实战培训在行业垂直社群已经搭建。同时对于微短制作也进行了多样化探索,更是吸纳了多位平台负责人加入,使制作公司和平台在短剧赛道上实现了紧密结合。未来首制协网新委也将继续探索更为规范、更为合理的商业模式之路,助力短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影学博士 刘硕
 
微短剧是网生内容C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长视频的结构性特点和短视频的碎片化特征,作为这样一个发展蒸蒸日上的新兴品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专业副教授刘硕在论坛上发布了团队所作的《2020-2022年微短剧发展观察报告》。报告显示,从2019年各平台发力微短剧开始,近两年微短剧出现了数量的井喷与题材的百花齐放。2020年1月-2022年9月,长视频平台共上线了965部微短剧,备案总量高达3297部,短视频平台微短剧主要集中于抖音和快手。题材方面,爱情类与古装类数量最多,题材分布呈现出叠加趋势。从运营角度来说,全平台进行垂类的运营,剧场化、档期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入局微短剧市场的机构量猛增,大量的影视行业成熟创作者涌入微短剧市场,和原有MCN机构等各类创作者同场竞技,这也倒逼作品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分账的表现是稳中向好,商业化模式也在多元的拓展。刘硕表示,微短剧是在社会大环境和行业周期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具有非常宽阔的探索空间和学术价值,应当引起充分关注。

                                                                      优酷开放平台PGC长剧、短剧负责人 刘华博

                                                                             抖音娱乐中心剧集创新负责人 钱立立

刘华博和钱立立都表示,平台开发微短剧时十分注重题材创新和类型上的多元化。大唐之星的创始人张莉表示,“虽然情感类微短剧自带一些流量与关注度,但我们也在开发许多新题材,比如相对小众些的男性向喜剧,尽力去满足更多圈层的观众需求。”针对微短剧连续剧、单元剧两种创作模式,几位制作人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方法论。制片人李锦认为,单元剧集与集之间连续性较差,主线观看的粘性不如连续剧,所以整体播放数据比连续剧略逊一筹。“单元剧涉及演员多,因此成本也更高,制作上有些费力不讨好。我们也在摸索,如何增强单元短剧主线的连贯性。”目前长视频平台分账票房排名靠前的几部微短剧,都属于连续剧模式。今年第三季度播出的《千金丫环》目前分账票房已突破千万,这部剧的制片人张莉强调,连续剧模式的微短剧,务必要做到强情节、强张力。“微短剧直面C端用户,稍显拖沓可能观众就会离开,所以在剧情主线和每集结尾,我们都有意添加‘钩子’,以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大唐之星创始人、制片人 张莉

同时,快节奏、少铺垫的情节推进,也是微短剧区别于长剧的特点。谈及长剧与微短剧的创作差异,无糖文化创始人杜浩表示,微短剧体量轻,制作周期短,对于一些年轻的创作公司有更多试错空间。“微短剧入局门槛看似不高,但其实很考验创作者对观众诉求的把握。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共情力,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根据需求开展创作” 。“观众一般不会要求微短剧有长剧那样庞杂的结构与世界观,反而容易被一些人物互动上的小细节吸引,微短剧制作就是将这类小细节做极致,观众就能看得比较满足” 。


                                                    粒粒橙娱乐营销及内容自制负责人、制片人 李锦
 
2021年暑期,快手率先试水微短剧暑期档。2022年暑期,腾讯视频、芒果TV、抖音、快手同步布局暑期档,分别推出“微短剧的夏天”、“今夏片场”等档期厂牌。李锦表示,微短剧制作过程中也会考虑剧集上线时间,从而将内容与节日氛围结合。钱立立表示,短视频平台在部分节假日会出现流量高峰,比如暑期年轻用户较为集中,古装情感类的剧集需求更加旺盛。“抖音短剧的运营基于短视频账号,具体排播是要按照账号的用户定位和风格规划进行,并不会为流量红利而放弃原有的定位与风格”。

                                                                                            无糖文化创始人 杜浩

谈到微短剧的IP改编及运营,几位短剧负责人有不同看法。杜浩认为,许多网文IP的故事结构、世界观较为庞杂,微短剧创作暂时难以承载。“但如果是基于大IP本身创作衍生品,微短剧在时效性上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制作周期短,微短剧能在短期内推出多部,形成规模效应。”
 
李锦表示,因为成本有限,微短剧多为原创剧本,但高口碑的微短剧可以形成系列效应。“《大妈的世界》第一季收到很多好评,因此第二季筹备时得到了许多观众关注,甚至平台还递过来了橄榄枝” 。钱立立表示,微短剧可以是IP孵化初期用户测试的一种选择,“长剧和电影的制作周期长、风险高,很难迅速得到受众反馈,但基于抖音账号的微短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观众实时的留言、互动都可以为IP的潜力判断提供参考” 。微短剧拘于体量,商业变现的困难程度比长剧高出不少。为此,长短视频平台都在为微短剧尝试、探索分账以外新的变现模式。
 
刘华博表示,目前优酷正在筹备微短剧的电商合作与品牌植入。“微短剧的短周期其实也暗藏商机,比如服装植入就可以选择当季的衣服。长剧往往拍摄与播出间隔在一年以上,‘带货’反而对时效性有要求。”
 
钱立立表示,抖音短剧创作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平台分账与星图广告。随着抖音短剧精品率和爆款率提高,抖音短剧创作人的星图广告收入也逐渐上涨,目前能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下一步抖音短剧会尝试内容付费,钱立立补充道,抖音短剧将会坚持精品化路线,用户为优质内容付费,既能回馈优质创作者,也能进一步体现精品内容的价值。
 
短剧创投
 
11月3日,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主办,首制协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联合导演帮、编剧帮、第一制片人、烹小鲜、鲜映承办的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短剧创投活动暨【鲜见创投FRESH!BANG!】第三期路演圆满落幕。

著名编剧宋方金主持

本次创投路演活动内容丰富,集齐短剧创投、第二季鲜见创投*七猫小说签约仪式、新一季活动发起等精彩环节。创投评审委员会成员有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副会长、首制协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主任张平,著名编剧袁子弹,国韵文化董事长任晓锋,优酷短剧中心商务负责人、制片人赵悉暄,资深短剧制片人王金瑶,七猫免费小说版权运营总监陈新杰,爱奇艺文学总监高硕等7位嘉宾组成。路演的7个短剧项目《爆发吧!金钱钱》、《被遗弃的快递》、《不一样的她》、《公子,别看镜头》、《我的机器人男友》、《星际相亲企划书》、《隐形嫌疑人》均是经过评审团严格筛选,在题材立意、人物塑造,或在价值观表达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作品。


鲜见创投为年轻短剧创作者、平台、影视制作机构搭建了“云台”,在这里,让梦想落地,让优质内容遇见合适的平台,让优质内容遇见匹配的制作团队。虽然第三期路演暂告段落,但属于鲜见创投的精彩还未完待续!属于年轻创作者的精彩还将持续上演。
 
影视文创展
 
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六大影视文创展不但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潮玩体验,而且激发出文化创意的新火花;六大文创分别是优酷潮玩展、正午阳光文创展、长信传媒衍生品展、欢娱服装道具展、百鸣虚拟人/数字藏品展及卡酷作品和衍生品展等,其呈现出以下特点。
 


秉持着“小人物、真英雄、正能量、大情怀”的内容价值观,优酷内容生态展全力打造“纪实四部曲”、“现实力量”“英雄赞歌”、“青年文化”四大主题内容板块;同时,优酷不断拓展优质内容的生态化、产业链布局,在展区推出“锦鲤拿趣”、“另物”两大IP衍生品牌;依托《觉醒年代》、《这!就是街舞》等优质IP,推出年轻群体喜爱的潮玩、文具、服饰等各个领域的衍生品,让优质电视剧作品的长尾文化价值获得更加充分的释放。


 
正午阳光在坚持做好影视IP内容创作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营销理念和合作模式,辐射多维圈层,逐渐构筑起正午阳光IP矩阵,深度挖掘IP授权产业链的价值。本次,正午阳光文创展展出的影视剧IP衍生品,依托正午阳光出品的众多影视剧作品,经由自行设计开发或与众多品牌跨界合作联合打造形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探索影视IP衍生品业态,助推IP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在元宇宙风口下,虚拟人以及数字藏品等新型概念和新技术,如何和影视产业产生强结合、强关联,成为影视市场新的探索方向。百鸣集团元宇宙体验空间以真人驱动虚拟人动态演示、数字藏品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最新的虚拟人交互技术以及数字藏品前沿玩法;通过多设备融合,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元宇宙产品的感染力和灵动性,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创新玩法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落地。



欢娱影视始终致力于将大量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影视创作,而在近几年的影视IP衍生开发中,还同样不断探索将传统工艺的艺术元素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设计制作符合现代审美,适应市场需求的衍生产品。本次欢娱服装道具展中,欢娱影视选取影视作品《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骊歌行》和《尚食》中蕴含缂丝、打籽绣、盘金绣及霞帔等优秀传统工艺及非遗技艺的真实戏服,以及花丝镶嵌饰品,团扇、饰品、潮玩等商务衍生产品进行展示。以“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以“内容为王、文化自信”为创作导向,欢娱影视正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 “活”起来,“火”起来。


长信传媒依托 “灵魂摆渡”系列、“在南洋”系列、“唐朝诡事录”系列等多个核心影视内容IP,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及与多品类品牌的联合开发,打造了极具长信特色的文创产品及品牌联合衍生品,不仅包含实体产品,更包含如音乐剧及线下沉浸式互动戏剧的衍生业态。长信传媒IP衍生内容展示空间深度挖掘IP价值,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开拓IP衍生边界,或唐风古韵、或南洋风情……在一方小小空间中打造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衍生矩阵。


北京广播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基于原创优质内容,探索拓展衍生品授权、营销授权、数字虚拟授权、包装授权等IP经营方式,并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台强势媒体资源,定制全媒体推广、一站式营销策略,不断拓宽市场渠道,提高衍生品运营能力。本次卡酷作品和衍生品展展出了卡酷专属系列生肖形象、《动画春晚》、《大运河奇缘》、《锡兰王子东行记》、《幸福路上》、《冰雪冬奥村》动画剧集及系列图书、《妈妈育上娃》图书、卡酷家族形象等众多卡酷原创IP,精准对接垂类亲子群体,大大激发衍生品市场活力。

大师班


11月4日下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承办的“大师班”培训活动在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老师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李京盛副会长现场授课。本次活动既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又是推动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仲呈祥老师就电视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哲学素质、史学素质、美学素质侃侃而谈。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对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始讲起,结合自己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广播电视文艺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宏观和博大的角度对中国电视剧创作应该如何把握思想内涵、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学,如何拍出精品佳作,以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人如何提高能力素养提出见解;他指出,广播电视文艺战线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艺原理,怎样同中国文艺的实际相结合,怎样同中国的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相一致的问题;同时他对电视界的朋友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注重自己哲学修养的提升,锤炼自己的哲学思维,使自己逐步的养成一种善于全面把握辩证思维、兼勇和谐的创造方式去取代那种跟着潮流走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这才能够使你的作品走向深层、走向高远;二是要加强美学修养,文艺创作要融入美学精神;三是强化史学修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
 
李京盛副会长就如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搞好电视剧创作进行授课。他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二为、双百、双创是下一步做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总的方针、总的指导;另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这三句话恰恰对应了中国电视剧的三大故事来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从当今、当下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而来,讲的是当代文化形态,弘扬革命文化就是中国电视剧的革命历史题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电视剧的历史题材。最后,李京盛副会长进一步阐释了三句话与电视剧题材创作的关联性,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应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创作就是主题性创作和话题性创作的关系,二者的区别不同;弘扬革命文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尽量能够从已经表达过的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当中发现新鲜的素材,这一点很重要,就是题材的新鲜度,对革命历史新的发现;第三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古装历史剧创作中,怎么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笃行不怠向未来,赓续奋进新征程。期待明年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