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发布
《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发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一年两度在春秋两季交易会发布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发展现状,春季是发布上一年的年度报告,秋季是风向标,帮助大家做一些年度趋势和走向的分享和分析。
一、电视剧/网络剧行业导向与治理
去年是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年,同时,去年有很多重点任务,像宣传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以及今年的纪念建党百年,这些重大历史节点。其实这几年,特别是去年,管理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具体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品创作,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献礼作品的推动。二是复工复产。中国影视内容行业是全球最先复工、复产,最先恢复繁荣的国家,在促进复工复产方面非常有成效。三是政策管理,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四是技术先行,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五是主题编播,规划越来越细致,基本上全媒介覆盖。
去年的重点政策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启动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播出。2.部署抗战胜利75周年电视剧播出。3.精心组织建党100周年作品创作。4.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5.联合行业协会和领导性企业推动短剧集的措施或倡导,剧集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创作——这个政策对优质作品的生产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6.设立重大题材网络影视剧项目库。7.严格把关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8.管理内容基数严控成本配置比例。
二、电视/网络剧生产与创作
电视剧持续“减量” 现实题材电视剧热度持续
近几年整个电视剧的生产数量保持了连续下降的态势,减量提质状态延续,曾经最高的时候一度突破15000集,去年基本拦腰,只有7450集发行数量,跟最高峰相比减少50%。虽然有疫情影响的结果,但实际上也体现了大的趋势。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一方面是近几年一些重大节点的倡导,另一方面要求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现实主义倾向,也有一些生产成本、安全系数方面考虑的原因等综合作用,导致现实题材的作品热度持续,这两年从数量上来看占比非常高,造成这个结果的是综合性因素,既有政策倡导,也有生产规律上的要求,也包括市场的接受程度,都会形成一些变化。
2020年全国重点网络剧共备案1083部、24683集。受疫情影响,阶段性停工延期、产能暂处缩减态势。上半年备案重点网络剧较少,整个内容产量的投入都在降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重点网络剧备案数量逐渐回升。
剧目呈现出三大新特点
新的主旋律剧作品有更写实、更人性、更人文三个比较突出的变化。一是更加追求写实,从好的作品的服化道、人物的状态、环境的状态看,写实性更高。而那些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关注和那么高评价的主旋律作品往往离写实有距离,有一些悬浮,有一些轻,有一些概念。二是更人性,更着重于从人的角度出发表现写实环境中的行为。《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包括《装台》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个体跟大时代发生关系,变得更人性。三是更人文,把政治主题变成跟人的幸福、尊严、快乐、选择有关系的主题,使宏大的主题有了跟个体之间的关联性。
现实题材剧则有都市化、平民化、奋斗化三大特征:一是都市化,大量的反映都市生活。所谓都市这个概念跟原来讲的市井生活是不一样的,之前可能关心家长里短,所谓的大家族生活或是邻里生活。所谓都市化更多是反映当下都市中职业、教育,包括身份选择,如何改变命运等等主题,是现代中国城市化之后面临的主题,不是传统的市井主题。二是平民化,写的是普通人。三是奋斗化,都有一个自我命运改变的过程。
从去年到今年,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包括综艺节目大量地增加,当然其中有商业原因,因为女性在剧集消费中确实有较强的主导性,但其内在也透露出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尤其当中国发展到现在,大家会突然意识到这几年人们提出的问题和过去不一样,比如说关心女性的权利,女性的平等,关心对青少年人格的尊重,关心动物保护,关心人和宠物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之下,我们对平等性有了更多要求,内在主题逻辑在作品中体现的越来越多。虽然她题材更多看重的是性别平等,但实际上平等问题不仅体现在性别平等、教育平等、人格平等……所有的平等问题未来将成为公众更加关注的话题。
三、电视/网络剧剧集播出情况
电视剧播出情况
去年整个电视收视时长、用户收视规模都有所增加,很多人说是电视业在最近的颓势之下的反弹。2020年全年电视大屏端观众超过12.8亿,人均每天收视时长约2小时,收视总时长为8696亿小时。网络视频总消费时长3977亿小时。2020年大屏收视总时长两倍于网络视频总消费时长,全国人民居家抗疫促进收视时长可观增长,年轻受众收视同比涨幅最大。2020年全年电视收视用户每日户均收视时长5.85小时(同比上涨12.9%),每日回看用户数占全天收视用户规模的12.3%,点播用户数占全天收视用户规模的34.0%,电视大屏保持高触达率。
但整体来讲由于电视台这些年经营的困难,首轮剧数量还是在下降,尤其是对大剧热剧购买能力持续减弱,内容资源翟化,优质内容处于稀缺状态。具有新剧热剧购置能力的平台有限。2020年五大卫视播出剧集数量相对均衡,平均播出16部,湖南卫视在播出收视方面处于领先位置。整个电视剧的播出平台是2+5,首播剧两个中央平台和五个地方卫视构成了主流首播剧平台。
去年从整体播出情况来看,收视前十名还是都市情感剧。都市情感是主流选择,女性青春成新亮点,农村扶贫符合阶段主题,探索公关商战、检察法制等垂类内容的延伸。
网络剧播出情况
视频平台这几年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传统的爱优腾,现在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竞争者。2017-2020年,腾讯、爱奇艺、搜狐等剧集播出总量略微缩减,优酷去年有很大增幅,增幅较大达到34%,特别是芒果有新的增幅,开始出现格局上的新调整。自制独播剧上升。短剧、微短剧、新形态的剧目成为网络剧新风口,几大平台都在应对短视频和直播兴起,因此在不同的新剧形态上有很多开发。
去年出现了很多差异性定价,视频平台不仅在逐渐提高自己的用户价格,而且开始出现了超前点播、超超前点播,虽然这些现象引起很多争议,希望能够越来越规范,比如让用户有更早的知情权,更充分、更透明的知情权,但差异化定价未来一定是个趋势。
从网络剧TOP50的情况来看,虽然播放的总量也在下降,换句话说网络剧增长的大空间已经有限了,但大流量剧也在减少,实际上开始出现头部剧的阵营,一个有规模的阵营。过去往往是两三部剧带动一个巨大的流量,现在是头部剧的矩阵,有接近十几个二十个剧能达到比较好的规模,这是跟过去不太一样的。
网络剧播出上,爱优腾芒保持了比较领先的优势,芒果这两年表现非常抢眼。网络剧中,一方面跟电视同步播的很多主旋律作品仍然得到认可,网台同播之外,对互联网自身来讲,还是古装、悬疑、都市是主要形态,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现象级的作品,如《隐秘的角落》等等,大IP剧非常多。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视频网站平台开始带动剧集出海。2019-2020年有很多的剧集通过流媒体平台向海外输出,视频网站在海外推出了海外推广方式,在海外建平台,而且跟海外一起合作,输出自己的节目。奈飞其实在全球化的流媒体传播上面有很多的经验,我们的流媒体平台也在向奈飞这样的媒体去吸取一些经验,而且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互联网对推动中国剧集走出去起到了一定作用,包括IP输出,形成了中国IP在海外的延伸。
四、电视/网络剧发展态势
(一)新主流剧将更加主流。新主流剧原来叫主旋律剧,过去主旋律剧强调的只是传者的意愿,没有充分重视市场的接受,而新主流剧显著特点是“主流价值+主流市场”。这些年应该说新主流剧确实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从《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这一系列的作品其实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之下,在更强有力的对播出平台、网络平台的推动之下,肯定更加走向主流。在研究政治的时候尊重艺术、尊重生活会成为对创作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从这几部成功的作品来看,其主创、企业团队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知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年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期,应该让这些新主流剧的成功创作经验介绍给大家,其既有政治的站位,又有对生活的认知深度,还需要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三者融合使得作品取得重大的成功,相信会对未来有带动作用,将来会获得更多资源上的支持,也将更加主流。
(二)头部剧集群的规模会更扩展。过去中国电视剧集是三角形,大量低质作品在底端,真正优质作品在三角形最尖端,为数只有一两三个,但这几年头部剧的数量开始增加,一年能够有八九十部左右的作品。这就是减量提质的表现,这是正常的正态分布,应该是一个梯型,而不是三角形,顶端的作品一定是少的,但有规模群的。
(三)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诉求更加突出。人们会更多关心这个社会人们的平等、尊严、幸福,她题材的兴起,大家会注意到最近的舆情,关于社会平等的问题上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会更多,所以人文价值观的诉求会更加突出。
(四)商业美学从商业向美学转向。前一阶段一些作品特别是非主流作品可能会更重视商业。但是从最近这些成功经验来看,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中越来越多的优质创作开始向美学转向,包括网络剧。过去互联网作品追求较低的投入,较快速的创作,更好地争取流量,现在开始非常自觉的进行美学追求,越来越多地把美学追求作为自己争取受众认可、争取社会认可、争取口碑认可的一种方式。过去有IP、有流量,最近会发现大IP剧哪怕启用了流量明星,如果再按过去非常悬浮的化妆,非常矫饰的造型进行创作,投入了巨大的营销力量,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是那些更朴实但有审美要求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受众、观众、用户也在成长,这个成长迫使业者追求艺术的品质,最近的好剧无一不是追求艺术品质的作品,没有一个仅仅是因为主题好、题材好,而恰恰都是他们在艺术品质上也是一流的,这一点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五)短剧集、短剧、微剧、互动剧开辟蓝海。因为它们会填补一些非大众市场和非大众消费时间,体量和数量规模都会比较大,还有一些新的蓝海可以开创。
(六)优质内容传播走向多窗口、多市场化。只是怎样多窗口、多市场,被用户所接受,怎样让窗口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变得公开透明公平,不让用户产生抵触和怀疑,对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七)大众产品与分众产品形成互补。互联网出现之后有大量的分众产品,这些分众产品只要找得到分众需求,就会有生存的空间。实际上在减量提质的时候,减的是题材大同小异、类型大同小异、艺术品质大同小异的那部分作品。在大众产品之外,针对有分众需求的产品做到极致,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要有更多的量做分众市场,中国的电视剧和网络剧将会走向更深更大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