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警察荣誉》主创:每个人,都是平凡生活的主角
《警察荣誉》该有的荣誉一点不落。
大结局当晚,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突破9000,豆瓣评分也一路上涨至8.5,凭借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实现了热度和口碑双丰收。
“八里河派出所的日常,我愿意再看100集!”网友们自来水式的安利,就是对其最好的赞誉。
这确实是一部容易让人上头的好剧。入了戏的观众不仅在“看哭了”和“气死了”之间无缝衔接,还在“杀猪盘”“遛狗不牵绳”“公交车让座”等话题中紧密思考。
围绕《警察荣誉》的讨论,甚至逐渐超越了艺术审美范畴,延展至社会治理领域。
随着剧情展开,随着全国各地基层一线民警现身说法,越来越多人穿透对警察这份职业的浮华想象,发现了警民日常中的另一面真实——繁杂、琐碎又热气腾腾。
01
热气腾腾的生活
导演,是执导过《玉观音》《大秦帝国之纵横》《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头部导演丁黑;编剧,是打磨过《红高粱》《安居》的金牌编剧赵冬苓。
《警察荣誉》开局即高配,但能顺利开局全靠整活。
熟悉导演丁黑的人都知道,他做决策时总是认真又谨慎。
一直到《警察荣誉》的全集剧本完工,他才在仔细研读后,开心又带着些许忐忑地告诉总制片人戴莹:“我觉得我想接这个项目。”
后来,“警察专业户”王景春、“反派教科书”宁理以及李诚儒、赵阳等老艺术家,同样未能抵制住“诱惑”,排除一切不便因素来参演。
这份难以拒绝的诱惑,就是扎实的剧本基底。
“写入《警察荣誉》的案件大大小小有几十件,我可以骄傲地说,尽管有艺术再创作,但几乎每一件都是我们从生活中‘捡’来的。”
带着工作室的几个年轻人走访了济南5个派出所、1个刑警队、几十位工作在第一线的警察——编剧赵冬苓,决定书写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
写年轻人在磕碰中成长,写年长者在疲惫中突围,在庸常的生活中表现警察的使命和荣誉。
在她笔下,“警察”不是身经百战的孤胆英雄,而是生活在民众之间的基层派出所民警,有缺点,有脾气,有跟普通老百姓一样需要应对的生存难题。
“荣誉”不是破获一个大案要案后的荣耀,而是做好每一份琐细工作从而使民众的安全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后内心的满足。
“它没有像以往的警察片一样以歌颂为主题,或者是以强情节为亮点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真的回归到一个生活化的、具有烟火气的、平凡人的视角中。”在看到剧本雏形时,戴莹就被字里行间的真诚打动了。
那么,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还原这样一份朴素却又热气腾腾的生活?
导演丁黑,首先在硬件配置上指明了方向:“环境真实是人物真实的基础”。于是,一个二层两进的小院,连同周边的商铺、街道,都被实打实地搭建了起来。
站在八里河派出所的二层,向内能俯瞰小院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向外能简单一览地处城乡接合部该有的复杂境地。
街边小卖部里放的零食,可以像现实生活中那样买单;剧里的师徒们经常在街边吃饭的餐馆,也是五脏俱全,可以真的点餐、炒菜,然后端上台面。
更不用说派出所门前必有的照相馆,在镜头没扫到的时候,里头也有人拍了照随时准备去户籍科办事。
在每一个能努力的小角落都做到极致,《警察荣誉》的现实感和烟火气就是这么来的。充沛的细节处理让人愿意相信,八里河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回想丁黑最初的“忐忑”,实际上也是艺术家对作品的尊重。
“他不会轻易做决策,也不是一个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总制片人戴莹所认识的丁黑,正是一旦做了决策,就会投入自己百分之二百热情的人。
02
做平凡生活的主角
生活化、接地气,是《警察荣誉》剧组的默契。
小到每个演员出场时的服装、动线设计,大到全员全程的表演状态,无不是遵循这一默契。
在山东省公安厅、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剧中97%的场景都是在青岛拍摄。
剧本围读阶段,青岛当地的公安干警还受邀前往剧组对所有演员进行培训。与此同时,演员也曾到派出所实地感受,学习该以怎样的处事之道与民众交流。
由此才有了我们眼前这般深刻鲜明的群像塑造:莽莽撞撞、朝气蓬勃的见习警员,和稳稳当当、游刃有余的资深警员,共同勾勒出了基层警察的多元画像。
“我们在创作中几乎没考虑过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我一直希望演员在接到我的剧本的时候,无论角色大小,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主角。”
事实也确如赵冬苓所说。即使身处背景板,每一个演员手中的活也不会断,做着自己岗位上该做的事,让本就真实的画面又多了一层流动感。
可以说,《警察荣誉》完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设,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最是真诚也最是动人。
随着剧情展开,中国警察网、四川公安、晋江公安、民乐公安、柳州公安、平安无锡、康定警方、中警安徽等官媒相继发起话题#现实生活中的警察荣誉#。
全国各地警务人员更是有感而发,同步分享自己的工作状态,以及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认识——
“基层工作多是张家长李家短、鸡毛蒜皮的零碎事,但小事不小,每件事都不能马虎大意。”
“群众工作有时候更需要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走进群众心中,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比起奖章和荣誉证书,那些年在办案民警的岗位上,那些看不见的荣誉更让我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所在。”
而在警务人员之外,《警察荣誉》也在各圈层各群体引发广泛共鸣,被一众网友认为是还原了“真实的职场”。
对赵冬苓而言,这完全是个意外之喜。
“其实我一开始倒没想过这是不是一个职场。我写的时候,只是想把这些人的人生如实地传达出来。”
这些如实的人生是——没有英雄光环,只有生活的无常与幻变,以及随时会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挫败感。
当“有困难找警察”成为社会共识,调解或繁杂或琐碎的矛盾纠纷,自然也成为了基层民警的日常。
经年累月在基层生活中摸打滚爬,可能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一辈子也没干啥大事儿”,但是他们却用无微不至的耐心、耐力去证明“小事不小”。
因为那些游离在法律之外的看似微小的矛盾,往往就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普通人跨不出的困境。他们不能视而不见。
但肩负使命的同时,他们也要承受警力不足、大量无效警情以及信访压力等现实难题。
“因此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干这样一份工作,收入不比其他行业高多少,工作量却要大得多,他们工作的动力来自哪里?在本剧中我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该剧的题目:警察荣誉。”
追随着赵冬苓的目光,我们看剧看到,对社区基层案件的真实描写,民警也拥有的强烈的打工人色彩,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坚守与妥协。
我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生活的影子,也感受到了超脱于普通人经验之外的使命感、荣誉感,在共鸣之外,多了几分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只有走进他们,才能明白他们。
每个人,都是平凡生活的主角。
03
看见闪光的人性
“我一直有个观点: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在我看来,何谓现实主义?勇敢地面对真现实,不伪饰、不回避、不矮化、不溢美,提出真问题,引出真思考。”
诚如赵冬苓所言,《警察荣誉》确实做到了。
随着剧情的推进,引发网友们激烈讨论的议题一直不断叠加:为什么处在法律之外、道德边缘的矛盾那么难解决?
在情理法上的探讨和追问,这部剧远比想象中要走得深远。
事实上,是基层民警所面临的中国国情远比想象的更复杂。
剧组在实地调研中就发现,处在处理社会矛盾的第一线,警察们碰到的许多问题有些是可以用法律处理的,但大多是法律也无从下手,处于情与法的模糊地带。在这种时候,警察处理问题的原则是尽可能化解矛盾,尽可能还市民生活的安宁。
在赵冬苓看来,社会就是在反复拉扯中不断进步。
“如果只看到妥协和忍让,看不到在这过程中社会的进步,那是一叶障目。但如果只希望看到正义的实现,而不希望其中存在着任何的妥协与综合考量,那也是不切实际的。”
任何进步都是艰难的,基层民警在其中做着身体力行的探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辛劳,无论分寸把握得怎样,都值得每一个人理解和尊敬。
也因此,戴莹希望《警察荣誉》这部剧播出后,能实现的现实主义的价值是:展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希望大家看到警察做调解工作的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常心怀善意和理解,相处越来越和睦。
毕竟很多时候,一件事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立场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对现实的深度思考中唤醒人性的光芒,深刻又不失治愈——在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上,爱奇艺携手诸位艺术家又一次迈出了扎实的步子。
这其实也是过去十余年来,爱奇艺一直奉行的创作思路。一系列高品质高口碑作品,正是在这种有机的创作氛围中诞生的。
《隐秘的角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打量成人,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等问题,都给予了真实又严密的刻画;
《人世间》书写了一部横亘半世纪的百姓生活史,写出了国家的磅礴变迁,也写出了在大时代波涛中沉浮的小人物向上向善的美好品质;
《亲爱的小孩》向观众抛出了关于“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的话题探讨,呈现了普通家庭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酸历程和坚韧意志。
即使遵循同一种朴素的创作思路,但不同作品终究能于主旨上分千秋,于细节处见真章,绽放出各自华丽的光辉,足可见爱奇艺制作功力之精深。
时间的潮水奔涌向前,作品自带的热点、流量或许会随之消逝,但真正优秀的作品,其在照见人性、关怀现实上作出的努力,创造的价值一定能沉淀下来。
作者:奔波儿灞
来源:爱奇艺行业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