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又一年》:在大时代与小日子的对话中 书写成长型续篇
当个体生活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便不再是一己悲欢,它便成为了集体的记忆、历史的余韵和变革的注脚。48集电视剧《新一年又一年》(以下简称《新》剧)通过讲述北京陈、林两家40年的起落沉浮,以参差多态的样貌呈现出岁月长河里人们的精神足迹。
《新》剧既是翻拍,又是续集。如果说《一年又一年》的剧情与创作年代相距不远,创作上不难“够到”,那么经过20年的沉淀与发酵,《新》剧以当下视角再一次把笔触伸到了时间的前沿,在与时代同行中回答时代之问。与前作不同的是,一方面,《新》剧的现实主义表征较少体现在对生活的客观描红,而是在泛着回忆光彩的暖色调中,抵达一种提炼杂糅后的本质真实。
在陈焕和林平平的关系中,理想与爱情是两个重要支点,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身上最鲜明的特质。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国门,是林平平对宿命的挑战也是回应,而每天往返于宿舍与讲台的陈焕随时盼望着她的归期,只是她早已“反认他乡是故乡”。前作的结尾并非陈焕与林平平故事的终章,正处于“进行时”的人生之路等待着、也一定会被时间继续打开。《新》剧顽强地向着时间深处掘进,以成长型续篇实现了对人性的递进式追问。
群像的精神图鉴 观众的共情空间
国产剧创作始终肩负着“向上向善”的价值锚点,金钱和欲望的丛林中如何寻见光明,承载理想主义的人物群像如何写出血肉实感?《新》剧从小人物起笔,细细勾勒不同角色的成长、蜕变与抉择,他们之间或交缠往复或平行对照,最终落笔于时代。
看到别人赚钱心里痒痒的何大海,偷偷辞职干起了倒买倒卖的营生,栽了跟头,也长了记性,后来靠手艺和勤奋干起了做家具的老本行,带给家人虽不富裕却无比踏实的生活。好不容易回城的林一达靠倒卖批文发财,短短几年便东窗事发,留给家人一个烂摊子,还有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两人虽为次要角色,却在剧中获得了完整的人物弧光,并构成了一组丰富而有趣的镜像式人物关系。
从小是孤儿的何大海一心为报答陈家父母的养育之恩,背后是善念在支配,因此一旦需要家人为他承担不利后果,他就会立马收手、回头。同样是触碰红线,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林一达,在欲望的驱使下表现得更为贪婪和任性。在人物行为的正反映照中,镜像式关系为全剧的人物图谱赋予了更为紧凑的结构,也让作品的立意获得了一种相较于“非黑即白”更具开放性的探讨可能。
时代和社会生活是风,个人和家庭生活是草,风吹草动,通过细致描摹小人物言行的“草动”,折射大时代变迁的“风吹”。林汉民是供销系统的领导,很欣赏女婿陈焕的治学悟性和处世心性,商品经济从起步到发展伴随的阵痛与交锋,是二人谈不完的话题。把“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放在翁婿关系中书写,既以点带面表现了社会转型期和衷共济的求索,又为其中的幽微留下了空间。
“一岁又一岁,一年又一年,怎能不知这追寻有着怎样的航线?”前作主题曲中的叩问道出了创作者的初衷。时间是如何从人们身上驶过,又留下了什么?两部作品让渐行渐远的时光有了回忆的载体,也让我们在时空共情中更加相信——即使历尽悲欢离合,依然拥有自我成全的力量和自我超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