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视听产业协会
线上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大家说 | 张巍:改编中的那些事——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

来源: CBBPA 发布时间:2020-07-13
字体: | |

行业复苏,策划先行。继2020春交会线上顺利举办后,本着为行业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原则,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战线“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首度集合行业顶尖专家业者力量,结合行业相关政策,推出“影视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为砥砺前行的影视行业,尤其是影视剧前端创作出一份力。

此次活动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为紧要,通过精心打造的课程体系统筹推进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7讲


7月1日(周三)晚,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主办的“2020影视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进入第七讲,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张巍以亲身经历详谈“改编中的那些事”,站在编剧角度为制片方出招,总结“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
 

划重点

怎么选对人?

制片人跟编剧谈合作需讲清楚两个前提,第一,为什么要挑选这个小说,或为什么要挑选这个题材?第二,为什么要挑选你作为编剧?

一个数据特别好的小说交到一个有表达欲、有原创能力的编剧手里,有时候往往不是加分项。因为原著的种种限制,编剧后期的修改可能会导致原著粉的抗议,而十年前数据好的小说不一定适合今天,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现代化处理,这要求编剧有更多的原创能力,及捕捉时代精神的能力。如果不对原著进行颠覆式的修改,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很难改出大火的作品。

如果制片人对自己所挑选题材的个人情感过分强烈,对题材本身的喜好大过判断这是个好题材,编剧要警惕。

制片人在挑选编剧及题材匹配程度时,不仅要看其数据表现,还要仔细探究编剧过去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规律(颠覆性较大还是完全遵照原著细节),事先多做磨合。

通过过去的记录和经历可以看出,我对原著颠覆性比较大,因为我比较喜欢在创作中间加入个人原创的很多东西,我希望制片方能给我较大的宽容度,以便在原著中间找到新的可能性。

用哪种改编方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改编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基本不进行创造性或者颠覆性的修改。但事实上,大IP改编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还原原著。

比较受欢迎的改编是在大的框架上、人设上完全尊重,在小的细节或人物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创的设计,如此原著粉、制片方也满意,没有看过小说的路人粉也满意。

第三种改编方法是颠覆性的,保留这部小说的精神、灵魂等最打动人的东西,其他的则当作素材用,不一定完全尊重原著。

制片人和编剧要在一开始就用较长时间沟通好用哪一种改编方式。

规避哪些雷区?

常见的改编有小说改编、国外影视作品中国本土化改编、历史人物传奇化处理、人物传记改编及新闻事件改编等。

在小说改编中,过去比较常见的是纯文学作品的改编,现在更多的是大IP网文的影视化。大IP的情况前面已有涉及,这里谈下纯文学小说,张巍老师认为,对纯文学作品来说,很多小说的精华是文字、情绪和情感,但是情绪、情感很难在完全不动人物,或者不动结构的情况下全篇保留。优美的文字就更无法在影视化改编后进行保留,这对于改编者和制片人的考验非常大。

外国影视作品本土化改编中照抄绝对不行,特别尊重原著的地方易有雷区,因为国情不同。但完全不尊重原著的改编也有一定的问题。建议制片方增加一个编审,找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编剧(至少是中年编剧)参与,专门负责解决桥段真实性问题,在生活细节方面增加人物的生活质感,这样在改编落地中可以扫荡掉很多雷区。

历史人物改编既不能放弃一定的传奇性,也要找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独特性,以及主题跟当今时代的密切相关性,要找到当下做这个人物的现实依据。历史真实人物改编中名人后代还活着的情况需特别注意,这种改编对于制片方和编剧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新闻事件改编可用做故事开篇、剧本素材,或成为写剧本的驱动力。对于新闻事件的改编,更多的不是处理改什么,而是怎么改的问题。

怎么相爱不相杀?

建议制片人从头到尾、条理清晰地为编剧梳理一下项目的大方向。同时,合作过程中尽可能有一个相对比较平等的合作态度,互相理解和沟通。

为了使沟通和合作更加顺畅,张巍老师建议:第一,使用沟通礼仪——对编剧辛苦创作出来的东西,别急着否定,先给予一定的肯定,即先说优点,然后再说缺点。因为每个人都很需要赞扬和肯定,尤其编剧相对比较脆弱,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是很怕被攻击的。

第二,制片人要避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编剧,一定要坚强地把一部分负面信息适当隐藏,如果制片人一直给编剧负面消息,会让对方丧失对项目的信心。

编剧没有更多的渠道得知制片人所焦虑的真正原因,剧本出现问题时不一定都是由剧本不好带来的,更不一定都是编剧的问题。

第三,制片方要避免在创作中频繁做颠覆性修改,不然项目容易失控。同时,编剧在反复修改、磨损中易失去自我感受力及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初心。

编剧的创作非常需要制片方的鼓励和肯定,要激发编剧对于这个项目的创作热情,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要抱着把编剧当成老婆的心态,没事哄哄,说几句好听的,编剧才可能给你“带孩子,伺候妈”。

第四,必要时请一个有经验的中间人、老编剧镇场。

一旦选定编剧就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编剧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授权,适度的肯定,激发他对这个项目持续的信心和持续的热情。项目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先勇敢地站在编剧前承担这个责任,“是我的方向带错了,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而不要把所有的焦虑跟压力、错误都推给编剧,都说是编剧的错。如果能做到以上这几点,编剧跟制片人中间的巨大的鸿沟,相信比现在有更好的弥合和解决办法。

张巍,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著名编剧。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02年获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学位。2012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主要影视作品:编剧《杜拉拉升职记》、《女医明妃传》、《长大》、《买定离手我爱你》、《陆贞传奇》、《独孤天下》、《班淑传奇》、等二十余部电视剧作品;电影《101次求婚》编剧;参与策划电视剧《翻译官》、《择天记》、《小别离》、《小欢喜》等数部影视作品,担任剧本总监一职。主要文学作品:著有《暧昧不起》、《一生有你》、《太太万岁》等数部小说作品,出版《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