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登录春推会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大家说 | 戴清:影视剧策划的关切与攻略

来源: CBBPA 发布时间:2020-07-17
字体: | |

行业复苏,策划先行。继2020春交会线上顺利举办后,本着为行业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原则,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战线“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首度集合行业顶尖专家业者力量,结合行业相关政策,推出“影视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为砥砺前行的影视行业,尤其是影视剧前端创作出一份力。

此次活动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为紧要,通过精心打造的课程体系统筹推进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8讲


7月4日(周六)晚,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主办的“2020影视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进入第八讲,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戴清教授以“影视剧策划的关切与攻略”为题就创作路径、政策管理、体裁题材选择等策划最核心的关切加以梳理,并从宏观上为业者提供影视剧策划方略。
 

划重点

创作路径


影视剧是艺术,首先作用于人心和情感,作用于大家的共情和同理心,一定要有生活发现和审美发现。

生活就在身边,永恒的话题是家庭、情感,深入生活就是要真正地体察、思考过生活,用心灵去酿造,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直以来的主流创作方式。

目前,一种不同于传统创作方式的创作路径大行其道,很被大众接受,即所谓“磕CP“、“玩儿固定人设(带有强烈的萌属性)”,同时,粉丝们和作品之间存在一种默契,共同进行一种“认寻的狂欢”。这种创作方式不是以生活为蓝本的模仿,而是预先设定人物关系,这一类作品当下很有市场,有程式化的地方,但其仍然需要创作因素的融汇,也要有新意、有所超越。

甜酥、加糖走向的作品类型是喂养观众,给观众以满足,满足大众的白日梦,从整体上看带来一种“反向”的真实性,即作品越是“高甜”,映射的是现实中更加困窘和艰难的生存处境。

 
政策管理
 
 
做影视项目,首先要保证这个项目能生存、过审,立项公示顺利,要避免风险、躲避雷区。

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2020]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策划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要承诺已基本完成剧本创作,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仅有播出后的论证会、研讨会,而是需要有不同阶段的策划论证会,如大纲-立项准备阶段的论证会,立项后到完成剧本之间的论证会以及剧本完成后补改阶段的论证会,这一变化显示出创作越来越从源头抓起。对于这些论证意见和建议的执行情况,艺术总监、剧本统筹要有监督、跟踪、完善,很好地补改、吸纳意见,这方面非常重要,需要做非常扎实的工作。

管理部门对题材选择、备案公示需要考察的“点”,应增加相应的指导和细则,以便制作公司提高立项的存活率,减少成本支出,少做无用功。

政策管理不全是设限,还有扶持、鼓励和引导。在完成规定动作之后,大家更需要关注政策管理方面扶持鼓励和引导的相关内容。现在两类题材比较受鼓励,行政上也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一方面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特别是关注当下创作的重大历史结点上的题材策划,在立项把关、完成审查、播出和获奖方面有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是重要的现实题材创作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的鼓励与扶持,也是国家主管部门大力弘扬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中,即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类创作。政策是“推出一批,储备一批,创作一批,谋划一批。”因此,剧本策划时能否和国家大政方针、工作重点、扶持引导政策合上拍?使自己的创作也进入这个序列、从而获得相关政策的扶持鼓励?在当下疫情期间制作经费都在不同程度压缩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政策补贴就是救市,会起一定作用,尤其是对剧本创作环节而言也是比较可观的。当然,这类作品在立项上确实需要所谓“资历”即需要在相关题材方面的创作业绩的多年积累;同时,相应资源的支持可能也是需要的。

审查是底线,同时也检验着创作的尺度、功力与境界。审查不光对应着底线要求,还包含扶持、引导、鼓励政策,这个政策及导向是全面的。
 
影视项目策划需要研读政策,像解剖麻雀一样观摩、学习、细品那些已经获得鼓励的成功作品,从而把握当下创作的大的方向。我国电视剧行业是充分市场化,但不是完全市场化;充分的市场化体现在节目交易,从制作流程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做;同时,影视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首先要关注社会效益。电视台、视频网站播放影视作品也天然具有意识形态阵地的功能,不可能只追求收视率、播放量,而需要考察其社会效益,影视策划不能忽略影视创作的文化功能。在项目策划时,如果有相应的人脉、资源和创作积累,并且正好赶上一个合适的时间结点,来进行相关的项目策划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意。
 
扶持奖励的重头作品是现实题材创作,比如今年的扶贫题材及其它现实题材创作。同时,不难发现,当下网文创作也跟着政策的风向标,开始向现实题材这方面倾斜。比如网文《大江东去》就被改编为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大江大河》。前阵“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协调小组”提出,“要打通剧本创作与文学创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其中一方面就是要从源头拓展剧本的文本库,整合优质创作资源,避免创作完全依赖于网络文学,还要发掘优秀纸媒印刷文学,拓展影视改编的母本来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10号通知”针对电视剧备案推出明确要求“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反腐等敏感内容的,申报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前须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方面的书面同意意见。”可见政府审查机制除鼓励扶持奖励政策外,把关很严。因此,在影视剧策划立项中要考虑到所选题材的敏感之处,特殊题材类型审查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审,也是对相关领域专业意见和要求予以尊重的一种必要,制作公司需要有强大的协调、沟通能力。
 
创作作品直接反映创作者的观念,这种观念背后就是你的哲学观、政治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法制观,包括你对战争与人性、教育思想、医疗人文精神、养老、生死、女性、爱情婚姻伦理等多方面的认知和思考。作品中搭建的人物关系、表现的人物性格、行为举止正是创作者认识与观念的形象化,也是思想的审美化,即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认识。
 
我们的文化观念是需要进步的,现在有些创作的文化观念存在问题。是不是因为它有极高的流量,极高的热议度就把这些东西都掩饰过去?恐怕还不行。


体裁、题材选择
 

体裁之变反映了媒介改变艺术。体裁和题材的选择背后是对市场/受众趣味、社会热点的把握,也直接关联到创作的投入。
 
新的媒介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催生出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媒体的出现,网文的崛起改变了艺术的版图,通过网文IP热所产生的粉丝经济,被称为“有爱+有钱”的结合,有受众/用户保障。但另一方面,网文的崛起也直接窄化、弱化了传统纸媒改编,这方面带来的艺术改变是天翻地覆的。
 
近来,政策鼓励“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注水问题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当下,网生内容成为大众流行趣味的风向标:青春校园、悬疑推理、古装玄幻、盗墓等红极一时,短剧出彩者众。在项目策划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短剧照样可以出圈,可以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和赢利空间。在策划立项中可以从体裁新与旧,长与短的变化来拓展考虑,同时更多的还要落脚到题材上。
 
策划阶段题材在选择上需要考虑新题材、热话题、深开掘、硬呈现、细纹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年出现的作品中新题材有很大的优势;在热话题中要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和审美风尚,热话题容易击中大众,但需注意易撞车、模式化的问题;要用艺术的慧眼去发现,激发原创剧本的创造力,开掘网文的优质现实题材资源,打通剧本-文学创作的隔膜,发现优秀小说作品;更硬核的呈现则是我们在接受全球影像创作的挑战上的必要应对。

到了创作本体阶段要在人物、情节、情怀、风格如审美意象/意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政策需要有相应的宽松空间,才会有更好的精品出现。在宽松的环境当中,才能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创造。如果没有创作上的多样性、创作陷入单一,就无法繁荣。在策划上要尝试有生长性、新萌芽的创意,探索有挑战性、实验性的东西,而不是自束手脚。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曾受邀担任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终评委,第六届(2016)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等科研项目。
 

往期精选

 
张巍:改编中的那些事
李海鹰:营销的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
李星文:电视剧十大类型发展现状
仲呈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丁临一:增强导向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梁振华:从创意到剧本的距离
尤小刚:我们正处在时代的分水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