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登录春推会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访谈 | 李路:电视剧《人世间》如何“画像”人世间

来源: 人民日报文艺、《影视圈》、娱理 发布时间:2022-02-19
字体: | |
电视剧《人世间》如何“画像”人世间
 
电视剧《人世间》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黄金档播出。
 
名著、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是人们对电视剧《人世间》的第一印象。原著长篇小说《人世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王海鸰编剧过《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多部代表作,李路执导的《老大的幸福》《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堪称现象级,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萨日娜、成泰燊、宋春丽、张凯丽、于震等主要演员则个个“演技派”。
 
电视剧《人世间》能否将优势资源化为优质口碑?
 
故事行至半程,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周家人在时代的大潮里分分合合、跌宕起落。观众在接连的揪心、叹息、喜出望外中,用一路上扬的口碑打出了高分,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近三年最高收视。总制片人、导演李路说,有几句观众评价他念在心里:“《人世间》是近年少有让人不舍倍速观看的电视剧”“我不想出来了,我想待在戏里”。
 
从115万字长篇小说到58集电视剧,《人世间》的主创团队经历了哪些磨砺,又收获了哪些甜蜜?

 
站在文学的肩膀上
 
 
 “电视剧《人世间》可谓生逢其时”。在北京的工作室里,李路从头讲起。
 
踏踏实实为工人群体拍一部作品是他的夙愿。“这些年,国家的变化发展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不应忘记工人群体的劳动和付出。文艺作品只写少数精英,不写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不应该。”
 
李路一直在寻找。7年前,他自掏腰包买下一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那部作品就是以工人群体为主角,直到4年版权合同到期,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编剧。不少人跟他讲,这样的剧做出来没人看。他不信。梁晓声的《人世间》,让他心底的那个小火苗复燃。
 
“小说《人世间》以细小的切口深入,描摹这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众生面相。它的高级之处,在于写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也是影视要向文学致敬的地方。”
 
因为这部好小说,李路和腾讯影业等合作伙伴走到了一起。此后不久,《人世间》摘得茅盾文学奖,走向更广大的读者,印证了他们的判断,也带来新的压力。
 
“第一个就是作家梁晓声的大名,不论伤痕文学还是‘好人文化’,梁晓声都在文学界留有重重的一笔。改编能否成功,这是首要压力。”李路说,梁晓声前期没有太多介入,他手写了一份授权书,拍摄期曾去长春探班,也客串了剧中的一个角色,“坐在监事器前,他跟着演员一起笑也一起流泪”。《人世间》制片人、导演、作者的合作关系里,尊重、理解、信任是底色,根源是要创作一部好作品的共识。
 
《人世间》的观众里有不少“原著粉”,也有不少人因为追剧又找来小说阅读。人们发现,电视剧与原著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添彩加戏的地方。剧本与原著在气质上一脉相承,精彩人物、精彩对白得以保留,但不是简单的照搬移植,而是用编剧的手法重新编织。
 
“这是编剧王海鸰非常不简单的地方”。按照李路的要求,电视剧加重了整部作品的温暖色调,去掉原著中个别人物的“毛边”,放大了故事的社会辐射面,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叙事时空。
 
准确把握真实性和戏剧性是另一重挑战。《人世间》的故事跨越半个世纪,讲的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事,回溯的是我们的父辈长辈、兄弟姐妹经历过的年代。这些事即将被人们淡忘,但是时隔不久,也无法完全忘怀。剧中所有的景、实物、细节,都在观众本人或周围亲友的脑海里,制作、叙事有不真实的地方,很快就会被指出,主创团队在制作和剧本编写上都力求真实。
 
“真实性是这部剧的ABC,‘画得像’是我们的追求,整部剧的美术置景追求化零为整的效果,这个‘整’就是真实性。”李路说,在他看来,真实与戏剧的关系有点像作家与剧作家,一切的桥段,都以不伤害写实感为标准。

 
从心底里流淌出来
 
 
“导演,我尽力了。”雷佳音拍完全剧最后一个镜头说了这句话,剧组的每个人都在尽力为这部剧添彩。
 
“我们现在的作品是跟全世界最优秀的作品同台竞技,你的理念内涵、制作水准如何,观众一眼就能看穿。没有真东西,想糊弄观众,不可能。”研究过国外优秀剧集的表演,他们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真”,这也成为李路对演员的要求:“别演”,让角色从内心流淌出来。
 
如何把握和塑造人物?先从真正了解那个时代开始。除了剧本所赋予的内容,演员也在做功课,他们给自己的父母、亲戚打电话,煲电话粥去了解那个年代人物的风貌状态。“生活里就有,不用去编,不用去演”是很多演员的心得。


围读剧本是剧组铁打不动的要求。拍摄一天下来,二三十个人聚在一起读剧本是常态,有时读半集,有时读两集,不对的地方随时停下来,退回去再重来。一次次围读剧本,演员一次次进入人物。
 
“演员真在动脑筋。”李路说,有好几场加戏是演员钻研人物后提出来的。
 
第一集送别大哥周秉义,饰演母亲的萨日娜提出加一个动作。萨日娜掏出用手绢包着的私房钱,这个饱含情感的细节唤起很多观众的记忆,也击中他们的内心。父亲临终,小儿子周秉昆问父亲:“三个孩子,你最喜欢谁?”这是雷佳音加的细节。饰演小儿媳的殷桃也贡献了很多好的细节。李路在做案头时会随时将自己的想法跟王海鸰沟通,比如给郑娟送钱,他认为秉昆应该在看到郑娟家徒四壁后默默添上自己的跑腿费5元;郑娟决定去周家照顾秉昆的妈妈,淡然地牵着儿子和盲弟弟走过议论纷纷的邻里……将全剧推向一个高潮。在符合全剧基调、基本逻辑的前提下,你一笔我一笔,主创不断深描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伦理和家庭关系,戏的丰富和细腻由此生成。
 
平实地叙述是他们的追求。周秉昆是一个平民英雄式的人物,他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从小到大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过是做一个好人。他的一生,有成功、有喜悦、有困惑、有苦难,最后得到善终。这是这个戏的魅力所在,也是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电视剧把周家的故事讲给观众听,采取的视角也是平视。“娓娓道来,靠的是丰富有力的细节。我们不想教化什么,只想让观众在细节累积中,有所觉悟和思索,感到好看之余能给自己带来点什么、思考点什么,或者把快淡忘的情结、情愫慢慢地唤醒。”剧中,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说过一句台词:“人没有知足的时候啊”,这也是李路加的。从12年前的《老大的幸福》到《人世间》,他一直在讲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人世间》吸引了不同年轻段的观众,有走过那个年代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是只听说过那个年代的90后、00后。《人世间》如何做到吸引年轻人?李路的答案是,把故事讲好,自然有“破圈”的魅力。“在人人都上网的这个时代再谈‘网感’,这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做内容,就得真心付出、扎扎实实,观众不会拒绝滚烫、真诚的作品。”

 
拍75分的剧是不行的
 
 
剧集开播时,雷佳音陪着全家人连续看了三遍,评价是三个字“很端庄”。制造一部“端庄”的作品并不容易。
 
创作中难免遇到瓶颈,编剧和导演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前五集是编导认识和磨合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不是没有争执,但经过调整后,编剧王海鸰再次发来的前十集剧本,李路一口气读完,期间数次落泪。前十集剧本奠定了全剧的基调,也是质量的标杆。创作攻坚时刻,爬坡过坎时候,李路跟王海鸰说:“写过90分以上的剧本,再写75分是过不去的”。这是标准,也是鞭策。
 
有评价说,《人世间》的美术置景讲究,他们觉得,那是年代剧应该有的样子。为还原小说中的“光字片”,主创团队走访调研东北三省多地,没找到现成的也不将就,耗资搭建了3万平方米的摄影棚,仅布光挂灯的线就长达75000米,拍摄完毕,拆灯和拆棚花了近20天。一般的剧组常规是3台发电车的配置,《人世间》是10台发电车。全剧将近1000分钟的特效,“换天换地换季节”,至于冰天雪地里抢拍雪景,辗转多地只为拍几个镜头,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演员穿着棉袄拍冬天的戏份,更是家常便饭。
 
资金主要用在制作上值不值?观众心里有杆秤。
 
170多天的拍摄期,杀青后不久,李路生了一场大病,体重下降20多斤,值不值?创作的快乐胜过了心志之苦、筋骨之劳。
 
从《老大的幸福》到《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再到《人世间》,为啥总能出“爆款”?无非是用心琢磨、用情打造。
 
 “没有一部作品是现成的,每一部都是我们怀着热情,或者说一种热爱,从大纲开始,一点一点孵化出来。作品好坏不受题材所限,找到与观众的共情共鸣点,任何题材作品都可能成‘爆款’”。李路说。
 
《人世间》的故事仍在继续。《人世间》和为人世间“画像”的人告诉我们: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心存善念并为此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惟其如此才能铸就。


作者:任姗姗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李路:我希望能把每一部电视剧都做成文化现象
 
 
毫无疑问,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之后,李路的又一部大戏《人世间》又火了!
 
自1月28日起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开播,58集的《人世间》迄今已播出大半。据“中国视听大数据”2月15日公布的数据,其第13-26集的收视数据达2.611%,收视份额占9.412%,创下CCTV-1近三年来电视剧平均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新高,稳居爱奇艺热播榜Top 1,截至发稿,站内热度高达9333;在社交平台上,《人世间》首周收割全网热搜184个,同时在豆瓣平台也获得8.1开分,其中近八成打分用户给出四星以上好评。
 
当我们见到李路时,他正在机房里改片子,剩余的十几集还在边改边播的过程中。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播出反响这么强烈,你事先预料到了吗?回答也是典型的“李路式”的:“当然预料到了,每次我都能预料到!”
 
自信、真实、毫不遮掩,这就是李路。
 
李路自有他的清醒:“我不会自我陶醉,再火也火不过《人民的名义》8%的收视率吧?放平心态,我关心的是它能不能真正破圈层。我看到说一家三口,一个在看iPad,两个在不同的房间看电视,然后大家都哭成一片,这可不是假的。我在意的是这个。”
 
认识李路的人都叫他“路导”,“路导”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走寻常路,而且,在这条特立独行的路上,他真正走出来了。
 
从《人民的名义》到《人世间》,李路的成功绝非偶然。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牛的
这四五十年怎么能没有人去拍?
 
 
李路看到作家梁晓声的三卷本小说《人世间》的时候是2018年,当时的现实题材剧主人公尽是时尚白领、霸道总裁,谈创作动不动就是网感、人设、女性向、嗑CP等等。《人世间》洋洋洒洒115万字,主要人物是东北一个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50年的时间跨度,上百个人物,老百姓的锅碗瓢盆,没什么激烈的戏剧冲突,要进行影视改编难度极大,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可李路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小说,说“这就是我的菜”。
 
李路看上这部小说的什么呢?第一个是它的历史纵深感。“小说从1966写到2008年,就是我们年轻时候的事。敢叫《人世间》这名字就不简单,原来也曾经起名叫《光字片儿的儿女们》。人世间这名挺大的,但它能担得下来。而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全世界都震惊的成就,没有人从老百姓生活史的角度去写,目前的电视剧画廊里缺这一章,这是不应该的。”第二个就是小说有内核、有意义。“就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我要看这个小说里有没有真正有筋骨、有意义的东西。有筋骨的东西转化成影视剧之后,它的力量是普通的电视剧所没有的,而且我跟我们的团队讲:不要认为一部电视剧它就是个剧,你要认为它是个剧,你就已经败掉了,我们要做成文化现像。用一部电视剧去引起社会话题、社会热议,哪怕有一点涟漪也好,当然大波浪更好。你的立意如果都不那么高级,认为那就是个产品,那就不是在搞文化,是在做生意。”
 
李路是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导演专业科班出身、做过省级电视台的电视剧中心主任、读过商学院,多年来在各种政经商圈的浸淫,使他对中国的社会世情有了一种不凡的洞察力。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五十年的沧桑巨变,许多底层民众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与隐忍,创造出了惊世的经济奇迹;用他们有弱点、有缺憾、有矛盾的平凡人生,支撑起了历史的驿车庄严地向前运转。要让人们,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也应该为这些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树碑立传。而在深入研究《人世间》后,李路其实已经有了舍我其谁的感觉。
 
在李路的心中,《人世间》的创作虽然是回望过去,但更可以启迪当下与未来;而抓《人世间》这个项目,既是对他的挑战,更是因缘际会的重大机遇。

 
必须都是最合适的和最好的
 
 
李路找到编剧王海鸰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了:“我看过她的《中国式离婚》和《牵手》,我认为她在情感和细节上见长,这两点对《人世间》至关重要。”
 
这个话说起来简单,但创作的过程是十分辛苦的。剧本在碰撞中写了两三年才基本定型,直至关机前不到一个月才全部修改完成。“晚上收工后全体主创一起围读剧本是我的一个习惯,故事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一读就知道成色了。我看这集掉下来了,就打回去重写。”
 
剧本写得不顺的时候,王海鸰会很焦虑。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和编剧通电话不是十来分钟,而是四、五个小时那么打,电话都打烫了,也不是一个月这么来一次,是几乎天天。”
 
 王海鸰不愧是情感剧的高手,梁晓声的小说把时代的变迁安放在一个家庭之中,王海鸰老师把家庭的裂变融化到亲情、爱情和人心的变化之中,百转千回、起落有致,令电视机前的观众欲罢不能。剧集播出后,王海鸰发来了十五段满满的语音表示感谢,说“这是我创作过的电视剧里拍得最好的。”
 
《人世间》的人物有所谓“四梁八柱”,汇集了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萨日娜、宋春丽、张凯丽、于震等一众实力演员,而把这么一批中国顶尖的实力派演员凑到一起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小宋佳我提前一年就找她了,雷佳音都找到大学班主任那里去了了,开机一个月辛柏青和小宋佳的合同还没签,他们确实都有推不开的事。我的做法就是耐心地等,他们都说导演你不着急啊,我说不着急。我们要拍六七个月,对一个演员来讲,一年的工作时间是有数的,怎么给你这么长时间呀?但最终结果是想象中最好的,不管大小角色全到了。”
 
其它的主创班底,摄影指导是张文杰,《觉醒年代》就出自他手;美术指导王绍林,曾与导演李路合作过《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作品......现在大家看这个阵容多么豪华,演员的表演、影像画面多么出彩,很难想象当事人身处其中付出的心血与承受的压力。“操作起来要从我嘴里说出上万个‘不行’,才能有今天这种品质和口碑。你要是都‘行’,你推荐的演员行、你说的什么什么都行,就不能看了。在我这里是没有后门走的,会得罪很多人对吧?在不断的妥协当中坚持是对我来讲是最难的。”
 
 
“哭”不是好剧的标志
 
 
《人世间》的开场,随着一组气势恢宏的俯瞰镜头,大工业时代东北冷冽粗粝的气息扑面而来,故事以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50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路对这个题材、对那片土地以及剧中的人物都充满的浓厚的感情,而一个创作者是否用心动情去创作,他出来的东西绝对是不一样的。
 
具体到这个剧的创作,李路首先要求的是真实,虽然他是个使命感强烈的人,但他对唱高调、喊口号的创作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我们有了一个好的主题之后,要特别避免去教化别人。这50年的中国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这个变化的人,从30后到00后,这些人都活着,看过见过。你如果不讲人话,在那里玩虚的,观众一定不接受,那这个剧立马就塌了。”
 
为了追求真实,剧组把功夫下到了极致。很多的评论都夸赞《人世间》有浓浓的烟火气,窄巷纵横交错的光字片,大众浴池酱油厂兵工厂,逼仄又热乎的东北炕头,墙上的老海报檐下的冰溜子,无不真意逼人。而正是这种物理层面年代感的精心打造,再加上信息量充盈的绵密细节,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质感与诗意,也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厚实而广阔的空间。
 
有了这个“典型环境”,《人世间》就以这个争争吵吵却又相濡以沫的周家为原点,串联起了周秉昆的一众小伙伴,周蓉、冯化成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及曲书记、郝省长、金大姐等高级干部,还有骆士宾和水自流这样从“社会人”而来的商界人物。这个世界当然不是世外桃源,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悲欢离合,但难得的是剧中的人物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丧失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上宝贵的良善、坚韧与道义,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充满了温情与暖意。
 
为了深度发掘人物的情感世界,主创浓墨重彩地写了的很多重场戏,其中周秉昆郑娟告白、周父贵州见周蓉、周母苏醒等段落也感动无数观众,也成了网上热议的名场面。
 
这些重场戏是不是特意动用了最多的资源和力量、精心设计出来的?李路说恰恰相反,《人世间》要以情动人,但在创作伊始,他就坚持一点:拒绝煽情、举重若轻。
 
“我一再讲‘哭’不是好剧的标志。做完《山楂树之恋》,我就长记性了,要降低煽情程度,所以重场戏我们都是轻着拍,反倒是一些过场戏,特别细节或者一闪而过的片段,我会特别仔细地去拍。静水深流、润物细无声地去感染观众,这个才是最高级的。”
 
 
把每一部都当作最后一部去做

 
从《老大的幸福》开始,李路的剧,他不仅是导演,还是总制片人,《人世间》也是如此。
 
这样的角色担当自然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这却是李路更好地实现自己意图的有效手段。他就是要做那个排兵布阵、掌控全局的人:“作为总制片人,我知道哪边多花点哪边省点,我这个戏节省了很多成本,我们的合作方都很意外。但我不是一味地省钱,该多花的钱也绝不含糊,但到我这里决策就结束了,这很重要。”
 
 总制片人的身份也更强化了李路作为导演的话语权,这点他毫不讳言,但他不是为了追求“说了算”的快感,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控作品的品质。“拍完《人民的名义》后,有人传言我是不去拍戏的,我们同组的主演听到这种话都很气愤,说这话你有事实依据吗?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享受拍摄和创作过程的人,每天我是最早去现场的,一定是最晚走的,群演的戏我都是亲自拍。因为拍摄周期和演员档期的原因我们开了B组,B组的戏每拍完一条专门有人发给我,我看了之后说ok了,他才能拍下一条;我说不行,他们再晚都得重拍。我说你们不要不高兴,我必须看到你们拍的是我想要的东西。我如果不是这么强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路谈到了他的一个创作态度:把每一部都当作最后一部,竭尽全力、倾尽心血,不留遗憾。“在我们这里不许讲‘活’这个字,别上来就这个‘活’那个‘活’,这手艺那手艺。我说你到我这来搞艺术,到别的地方去干‘活儿’。”
 
李路是一个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人世间》里其实触及了很多敏感的问题,他既没有回避,但又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式,这其中需要相当的智慧。比如说上山下乡运动对家庭的撕裂、兵团女知青被侵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工人下岗、逐渐富起来之后的阶层矛盾、腐败现象的滋生等等。
 
他说:“我做的剧都会触及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都承担了一些审查、播出的压力,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好的,得到了一致好评。好多朋友跟我说,做点爱情剧、生活剧,不挺好的吗?你总这样多累啊?但我还真不行,不能够打动我、让我有所思考的话,我宁可做完这部就不做了,得做一部是一部。”
 
在任何情况下,不抱怨,不放弃,努力找到观众叫座、专家叫好、审查过得去的最大公约数;永远不忘初心,拼尽全力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人世间》的成功,是李路等一众创作者的胜利,更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胜利。我们每天讲重回现实主义,在我看来,现实主义表现的核心就是四个字:世道人心。就是要通过你的作品,告诉大家我们所处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心、人情和人性又发生了那些变化?而在这一点上,《人世间》做到了!
 
58集的煌煌巨制《人世间》,记录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史,更是50年里中国世道人心的变迁史。虽然播出未完,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它是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优秀范本,它所引起的强烈反响是必然的。
 
2022年春寒料峭之时,当中国进入疫情之后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时候,我们庆幸有了《人世间》。

 
作者:刘海洋
来源:《影视圈》
 
是什么成就了《人世间》?
 
随着周父周母离世剧情的到来,《人世间》被推向了最高潮,这部扎实、温情的作品,终于被更多观众看到了。
 
《人世间》拍出了人性的复杂。剧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丰满、完整的,主角没有光环加身,配角没有工具化。金主任思考问题全面,周楠在面对自己身世问题时的摇摆,郑娟的隐忍,周秉昆的倔脾气等等,都是打动观众最重要的部分。优秀的演员们在表演的一来一回之间,成就了各自的角色,导演则统管全局,把握着最重要的创作方向。
 
与李路导演见面时,他正在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因为《人世间》的筹备、拍摄、后期等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他瘦了将近30斤,见面当天他略显疲惫,但是依旧和娱理工作室分享了有关于《人世间》创作的12个重要的细节。
 
从《人世间》的剧本创作开始,导演李路就在琢磨演员们该如何组盘,用谁最合适。为此,他提前一年就去找了小宋佳,在上海的一间朋友开的餐馆约了一次酒局,“我们一直都是微博互粉的,但其实并不熟悉。”约见之后,李路就认定了小宋佳来饰演周蓉。
 
虽然很早就和小宋佳聊了合作意向,但是真正签合同,却是在剧组开机一个月之后,“他们总问我,不着急吗?我说没事,都会安排好的,都会来的,果真,这些演员们陆陆续续都进组了,大家庭就形成了。”
 
找到雷佳音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当时雷佳音在苏州拍戏,李路先是联系了他上戏的班主任,后来腾讯影业和新丽传媒作为合作伙伴也一起联络。和雷佳音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李路的工作室,当时演员王骁和雷佳音正在拍摄《功勋》,拍摄间隙,他就把雷佳音引见给了李路导演,三个人在工作室海阔天空地聊天,从三观到喜好,又到剧本角色。
 
这部剧拍摄周期长,决定是否接下,还是需要一定决心的,“但是一旦进入剧组,接了这个任务,知名演员一定会要求自己演好的,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荣誉。”李路说。
 
《人世间》全剧最早确定的演员是剧中饰演肖国庆的王大奇,因为王大奇曾经参与过李路担任总导演的《号手就位》,上一部戏刚杀青,李路就邀请他来参演《人世间》。王大奇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脸型周正,又是东北人,适合演一个工人形象。
 
《人世间》的演员有满满一墙的备选,李路带着选角导演们一遍一遍地推演、搭配,去反复思考演员的表演风格、品行、年纪、长相等等因素,还要考虑搭配在一起有没有化学反应,剧中的“六小君子”,两两之间都相互认识,这也奠定了剧中人物相处的氛围。
 
用李路导演的话来说,“大家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开机之前,《人世间》剧组并没有和演员一起进行大规模围读,几乎都是一对一的,演员们都知道这部剧要什么,导演要的是什么,也都知道导演看中了自己身上的那一点,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去呈现角色了。
 
《人世间》刚开机时,就拍摄了好多重场戏。因为场景问题,某些场景搭好了,没办法就只能先拍摄,比如父子吵架和解的那场戏,就是比较靠前拍摄的,完全没有任何预热,但是从现在的剪接呈现来看,没有任何唐突。
 
《人世间》的每一位演员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自己的人物脉络,能把角色的每一种状态吃透,人物特质捕捉得准确,并能完整地塑造出来,再加以导演的指导,最终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
 
开拍之前,李路会整体和演员说一下这场戏的调度,再根据演员舒服的状态进行调整,父子吵架和解的戏份只拍摄了两三遍,演员们都动了真情,声嘶力竭和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状态,让李路也不忍心让他们一遍一遍地重来。
 
对于重场戏的处理,李路的习惯是举重若轻,越重的场次反而越提醒自己不能“用力过猛”,越小的细节就越要讨论,“因为那场戏只要演员演出来就是重场戏了,不需要再重中之重的强调,那就属于走偏了。”
 
雷佳音每天到现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咋演?今天是啥啊?”但其实他早早就做完了功课,台词早就已经背完了。
 
在进组《人世间》之前,丁勇岱才刚刚拍过《跨过鸭绿江》,浑身都是彭德怀元帅的劲儿,李路就稍微提醒了他一下,要把这股劲儿放下来,要成为一名老工人,再倔强的父亲也不是领导千军万马的状态,要把身上大将军的气质去掉。
 
吵架是一种释放,释放是一种和解,父子俩太像了,谁都不服软,父亲和儿子别扭了8年,“两位都是好演员,都不希望输给对手,剧中所有的台词都掉不到地上,哪怕是表演过程中新加的东西,也掉不到地上,大家都是熟练的好演员。”
 
第一集那场送别的戏是中间偏后拍摄的,萨日娜站在现场,就已经是李素华了。就是不管摄像机对不对着她,她已经在人物中了,眼泪涌出的过程,脸部的痉挛,大儿子秉义回头之后,她的眼神又变得坚韧,那场戏就是要每个人都好才能成立。
 
在开播之后,李路看到一些人说小周蓉亲周父两下是破绽,不真实,但事实上,周蓉是一个跨时代的文青人设,根本不会去在意世俗的眼光。
 
“我并不觉得周蓉自私。”李路说,母亲脑溢血,其实周蓉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和内疚,但她也很孝顺,得知爸爸生病第一时间就坐飞机回来,那个年代坐飞机很不容易,过年去串门的时候,是她发现了周秉昆的情绪,特意去告诉秉昆别太在意。
 
“我唯一觉得她自私的点是不远千里去和冯化成结婚,但追求爱情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就像剧中的台词,“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还会这样。”这是周蓉的命运,也是她必经的一道坎。

“殷桃是挺琢磨戏的人。”李路说,法庭审判那场戏,就是殷桃和他商量并提出了一些调整的,殷桃当时建议,在那场戏中把郑娟曾被强暴的事实抛出来,成为那场法庭戏最大的焦点,这是殷桃的贡献,原剧本中是没有的。
 
在演员贡献自己想法的事情上,李路特别想得开,演员只琢磨自己的角色,一定会思考得很深刻,“如果演员提得有道理,好的导演一定是演员的镜子,去甄别出演员提出修改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会不会给整部作品加分,如果是加分的,为什么不同意呢?”
 
在郑娟和周秉昆确认关系的那场戏中,殷桃在演的过程中,原本设计了一个开门之前解开扣子的动作,被李路导演删除了,“我们不想让郑娟看上去是一个有心机的人。”
 
李路在剧中特意拍摄了很多周父的背影,去展现父亲的苍老和委屈。在处理父亲与周秉义、周秉昆的关系上,也有所不同,“周秉义与父亲的那段话,是父亲在与一个比较疏远的长子,一个领导干部在聊天,去说以后家里面的门面就靠你了,台词不多,但都说得到位。”周父、周母都是民间很睿智的人。
 
“现在电视剧中的‘神爸’太多了,观众没看到那么一个咆哮、质朴的父亲形象,但其实,那个时代的父亲都是这样的,而并非现在电视剧中那样‘万能’的存在。”李路说。
 
剧中的资深演员众多,各有各的优势,把他们全部融合在一部剧中,就需要考验导演的功力,用李路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杀人”于无形之间的功力,让演员按照导演的意图走,但是导演又不演。
 
在《人世间》的纪录片中,很少看到李路在现场给演员讲戏,只有当他发现表演有问题的时候,才会立刻出现在表演区域,和演员低声讲一些关键点,不需要去演或者去展示自己的“导演”技巧,演员一点就透,导演也讲究方式方法。
 
《人世间》剧组在拍群像戏时,现场有两个大通铺的帐篷,里面有很厚的棉毡,演员们几乎都在这里面坐满了,现场气氛特别好,没有人摆架子。中间等着换光、换镜头的时候,演员们不是在谈人物就是在唠家常。
 
雷佳音说,“在帐篷里大家一起点外卖,招呼大家吃饭的时候,最有烟火气,最像一家人。”在剧中的称呼,基本上都会延续到戏外,“爸、妈、姐,来吃饭啦。”这样的话一出口,“周家”的人气就足了。
 
在时间线的梳理上,《人世间》并没有按照编年史来书写,恰恰是根据剧中三代人的成长,去带到那些年发生的大事件,比如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国企改革等等,不急功近利的展示,而是随着人物发展顺畅地流淌。
 
在最后集数调整的时候,李路非常谨慎,“很难得,观众说这是近几年少有的,没办法倍速观看的戏,我们节奏打得很紧,真的是一点都不注水,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太紧了,如果再加个4~5集就更好了。”
 
作为2022年的开年大戏,《人世间》没有让观众失望,从选角到拍摄,从演员的表演到导演掌控全剧的能力,12个创作细节都说明了这部剧会成功的原因:年长的观众在《人世间》里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年轻的观众在《人世间》中看到了父辈、祖辈的努力,感受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真情。
 
中国有无数个“周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共同走过剧中的这段岁月,《人世间》,有笑有泪,有温度,有关注,更有力量。
 
 
作者:肉英
来源:娱理
时间:2022-02-23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