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视听产业协会
线上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观察 | 老年题材剧,一种想象的晚年生活

来源: 金牌舆情官 发布时间:2022-02-26
字体: | |
最近,几部受到关注的影视剧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讲述的故事、选择的主人公与以往主流影视剧的模式有所出入。
 
相比于《开端》或是《镜双城》,主角们依旧是典型的年轻群体,央视开年重播的《老闺蜜》与另一部短剧《大妈的世界》,则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大妈”作为主角。这类在国产剧中似乎已经日渐消逝的角色和群体身上,难得一见地以老年男男女女为主线,用一种幽默且讽刺的形式,展现了那个在近些年国产剧中被忽视的人生景色。
 
老年人的生活为何会从流行影视剧中消失?为何又呼唤这一题材的回归?在相关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理想的老年生活,是如何被想象与塑造的。
 
 
出圈的老年人物 冷门的老年剧集

 
央视播出的《老闺蜜》又一次把老年题材推到观众面前,但要讲好老年故事,却仍有不少困难。近年讲述老年人群体的电视剧数量和关注度都较低,虽然不乏有8分以上的评分,但作品的热度并不理想。
 
从广电的备案来看,老年题材就更少了。近期出现在备案中的《老家伙》,其实备案了好几年,直到2021年年末才确认今年开拍。除此之外,《养老也疯狂》《夕阳也斑斓》《党员马大爷》《老孟的春天》等等也是筹备了许久,但至今还没有音讯。
 
虽然近年来,老年题材的作品较少,但其实话题不断。例如《我的前半生》中的薛甄珠、《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以及《安家》中房似锦的妈妈,虽然不是以老年题材为主的剧情主线,但仍然能够出圈。而与之相关的话题如老年人之间的恋爱、与子女的关系、生老病死等话题仍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可见这一方面人物角色挖掘和故事仍是沃土。
 
相较于国产剧老年题材的荒凉,国外这类不少作品得到了肯定,例如韩国的《我亲爱的朋友们》豆瓣评分高达9.5,是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的韩剧,还获得了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电视剧。2019年的《耀眼》,扮演老年女主的金惠子获得了大赏的奖项;2018年美剧《柯明斯基理论》获得了豆瓣9.2分。这些剧打破了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也点出了老年人现实的心酸与悲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不少讨论其实适用于各个年龄层,也让观众在收获治愈和感动的同时,体会到即便年华老去,也依旧可以是不一样的烟火。

 
老年题材为何在影视剧中消失?

 
事实上,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有诸多老年题材或是家庭伦理的剧集。《闲人马大姐》等以中老年生活为主题的剧集,不仅从细节上反映着一个时代,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相呼应。但这些浸润着人情味的家长里短,从锅碗瓢盆中奏出的生活乐章,不再常见。现象级作品几近于无,更不要说是老年生活题材了。
 
一方面,这与传统观看影视剧的媒介变化有关,从传统的电视转向电脑、智能手机。曾经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年观众,变成当下占据着互联网使用与消费主流的年轻群体。加上当下创作中,年轻人和中年人分隔较大,并不完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细节,创作能力与资本支持双双缺乏,老年题材被迫成为了“盲点”。
 
也正因此,许多影视形象、角色以及生活群体在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影视剧中趋于消失、走向边缘,有些则成为某种典型或刻板印象角色,在一些剧里充当背景或边角料。编剧在设置这些角色的时候,也多以其作为一种“拱火”的工具人。“狮子大开口”式要钱、恶语相加乃至暴力相向,剧集通过不断加码的情节强化戏剧冲突,或许是为了呈现家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作为受害者的母亲最终成为“重男轻女”的延续者,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同时带来了讨论的热度,而老年身份背后的真实性是被忽略的。
 
尤为典型的是“大妈”这类角色。“大妈”的词义,不仅仅只是一个对特定年纪女性的普通称谓,还有琐碎、爱念叨、爱管闲事、爱打探和八卦,有着揶揄、讽刺的色彩。在《安家》和《欢乐颂》中,主角的母亲就都以一个重男轻女、撒泼耍赖的形象出现,也反映了这类人物的刻板形象。另外,社会新闻中隔三岔五就出现的老年人受传销诈骗的新闻,构建出的“老糊涂”形象——晚年无所事事、枯坐萧瑟,最后被传销骗去一辈子的积蓄,追悔莫及。
 
新播出的短剧《大妈的世界》,尝试利用了这些刻板印象,但同时又颠覆了这些形象。她们精明且老练,对传销的热情看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最终还通过完美的表演开始利用传销年轻人来给她们服务。我们在这群以王姐(李玲玉)和老杨(穆丽燕)为首的大妈们身上看到了另一种老年群体和生活样态,与之刻板印象相反地塑造出一类阳光活泼、充满日常小精明和小烦恼,但却总能被老练地处理和解决的大妈形象。

 
老年题材如何出圈?

 
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87%上升至13.50%。而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智能产品使用等相关事件近些年频繁登上热搜。不难看见,老年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社会话题”是一种吸引关注的手段,而老年话题在影视作品中如何引发讨论和热度却有待观望。
 
受众层面略狭窄,老年题材剧想要出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剧情应该是在“节制”的同时也必须是浓缩而刺激的,半真实半放大,来源于生活又不仅仅止于生活。比如,都挺好中的苏大强。虽然这并不是一部老年题材剧,却也让这位“作爹”成功出了圈。本质上说,影像叙事应当是“摆事实”,不必“讲道理”,理念传递应融会贯穿于具体情节表现中。“作爹”的刻画,就在真实与狗血煽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都挺好》能成为2019年的年度爆款之一,就是因为它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把生活中的各种极端事例捏合在了一部剧中,让多重价值观充分碰撞,产生大众痛点。
 
另外,拍给老年人看的剧和以老年人为题材的剧是不同的。以《大妈的世界》为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展现或是说想象一种新的、可能的老年生活。从宣发的渠道来看,这部剧受众显然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轻群体。有评论笑称,这部剧让她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当下年轻人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憧憬。这部剧也引导年轻观众意识到当下印象中的老年群体及其生活的单调和尴尬处境,也由此通过此类影视剧来进行一种新的、更加阳光和多元的想象。
 
总的来说,独辟蹊径的呈现各类都市人群的不同切面,或是以更新颖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老年人生活,都能给这一类型剧带去新鲜的“血液”,让它更有活力。从老年题材剧到精品剧的蜕变,是一个“路漫漫”的过程,但是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老年题材剧出圈也未必不能成功。


来源:金牌舆情官